中国改革发展,从向世界“借力”到“给力”

——深化改革这一年之一

2015-01-08 14:18:1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从向世界“借力”到向世界“给力”的转变。一借一给,反映了世界经济实力版图的变迁。如今,中国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借力”和“给力”都是相互的,因此改革开放也要跳出国门,拥有全球化的视角。


99.jpg

进入2015年,当“新平庸”碰上“新常态”,世界又开始讨论增长的故事,故事的主角自然是中国。然而,2014年世界金融风险还未消化完毕,新的风险已然降临。中国是否仍然能够堪当大任?

新年伊始,美国经济表面向好并没有刺激到其它市场复苏。希腊违约风险加大推高国债收益率,欧元区5年来首次陷入通缩,布伦特原油价格继续2014年的趋势一路下滑致使刚刚企稳的卢布重拾颓势,日本的“安倍经济学”虽暂无下文,但某些信号显示经济衰退的可能性正在增大。一系列令市场不安的消息接踵而至,给刚刚到来的2015年蒙上一层阴影。

回到国内,也并非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经济发展区域分化引发了外界关注。这几天,英国《经济学人》一篇题为《东北经济再度告急》的文章被广为转载,文章指出,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产出增速自2013年以来节节下滑,如今已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处于失速的状态。

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第27个年头,国际和国内都面临着不同于从前的增长难题,过往的成功经验未必能够再次显现神威,路径依赖虽能救急,但也并非长久之计。在新的历史阶段,重新思考改革开放在当下的内涵尤为必要。

在之前的2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多的是向世界“借力”的过程,与世界经济接轨成了当时中国坚定的选择。无论是引进外资,搞活市场经济,设立开发区,改革国有企业,还是加入WTO,展开自贸区谈判等等,都沿袭了这一基本思路。这一思路保障了中国经济20多年接近两位数高速增长,于是中国顺理成章地变身为全球制造业中心。

当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的改革开放逐渐从向世界“借力”到向世界“给力”的转变。一借一给,反映了世界经济实力版图的变迁。这两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也越来越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越发明显,人民币离岸市场正在逐步培育和壮大。这些都会在未来某个时刻对世界经济金融产生重大影响。同时,这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内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的过程中实现转型升级。

当然“给力”的还不止这些。在2013-2014年,中国提出了建设“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与相关国家设立了金砖五国开发银行、金砖国家应急储备安排、亚洲基础设施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全新合作平台。这些中国方案看似来得有些集中和突然,但仍然是中国向世界“借力”的结果,在世界低迷经济时期给了大家新的增长思路,同时也为改革开放增添了新的内容。

如今,中国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借力”和“给力”都是相互的,因此改革开放也要跳出国门,拥有全球化的视角。例如,在前述提及的东北发展的问题上,思路就不能仅仅限于东北一隅,必须要协调蒙、俄、韩、日等国,从建立东北亚统一大市场的角度去考量,创造并倒逼东北老工业基地市场化改革的动力。

中国能否堪当大任,取决于中国是否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毫无疑问,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过程,其实就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过程。

(高望,资深媒体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