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从来没有杀过一个人”。这是法国杂志《查理周刊》主编夏尔伯的口头禅。
从表面看,这无疑是对的。毕竟,幽默搞笑,是漫画的特色,即使真有人因漫画而死,那估计不会是气死,而是笑死的。
但这句俏皮话,却成了对夏尔伯本人的玩笑。1月7日,几名冷血抢手闯入位于巴黎市中心的《查理周刊》编辑部,将正在开编辑会议的各位编辑一锅端。最后,12人死亡,其中10名杂志社成员,还有两名警察。
悲剧背后,还有一则黑色的幽默。
在恐怖袭击前一周,夏尔伯还在杂志上画了一幅漫画,标题是:法国没有任何恐怖袭击。但漫画中心则是一个全副武装的恐怖分子,他故意误用一句法国俗语说:“等着!一直到1月底都来得及祝贺新年……”
现在1月过去才刚刚第一周。
(一)
漫画家嘲讽政客、嘲讽大亨,也嘲讽宗教人物,他们觉得自己的作品很幽默;政客无奈,大亨摇头,但一些极端分子,却出离愤怒!
据报道,在《查理周刊》杀戮现场,恐怖分子在杀人之前,都询问对方姓甚名谁,然后一对照:没错,就是他。于是,开枪……
如此冷静,如此镇定,也事实上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因为在同样很拥堵的巴黎,他们不大可能逃得掉!
事实上,在西方,站在与伊斯兰教意识形态斗争第一线的,基本都是漫画家。
2005年9月,丹麦《日德兰邮报》刊登了12幅漫画,主角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其中最出名的一幅是漫画家库尔特·韦斯特加德所画:穆罕默德的头巾上有个引线已经点着的炸弹。
伊斯兰世界为之哗然,几乎每个国家都有游行、抗议以及谴责和诅咒。在收到很多恐吓电话后,丹麦在不少伊斯兰教国家的外交官,也在恐惧中放了假。
但伊斯兰世界的愤怒,激化的是西方媒体的集体反弹。法国、德国、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瑞士都有媒体刊登了这几幅漫画,以示对丹麦同行的支持。
这些媒体自我辩护的一个关键词就是:言论自由。
想一想似乎也对,今天的西方媒体,可以嘲讽耶稣,可以批评教父,可以揶揄修女,即使总统和教皇,有时也会被修理一番,凭什么就不能批评穆罕默德?
所以,这次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西方政要的一致态度是:谴责暴力,捍卫言论自由。
至于为什么要捍卫自由。两年前,在联合国大会上,美国总统奥巴马是这样解释的:对抗仇恨言论最强有力的武器,不是压制,而是更多的言论自由——用宽容的声音,来对抗偏执和亵渎的言论。
(二)
关键是,对极端分子而言,这种亵渎,无法宽容。
2010年1月,漫画始作俑者韦斯特加德就遭遇凶险:一名持刀穆斯林青年闯入他的家中,吓得他立刻抱起5岁的孙女,躲进浴室里特制的保安密室。最终他逃过一劫,这名刺客也被警方擒获。
但抓了一个极端青年,还有更多愤怒青年在行动。
据说,在一个“基地”恐怖分子编辑的杂志上,列有“反伊斯兰罪通缉犯名单”,11人中没有一个是军人和政客,但却有6个是漫画家,其中就包括这次被枪杀的《查理周刊》总编夏尔伯。
西方国家其实也很头疼。
一方面,漫画引发冲突,往往导致外交灾难,而且保护漫画家,也占用了大量警力;但另一方面,言论自由属于意识形态,保障不力,更成为媒体抨击的靶子。
所以,西方国家的天平,基本上向漫画家倾斜。对此,当时还担任埃及总统的穆尔西曾愤怒地说:西方是将我们无法接受的概念和文化强加给我们。
当然,现在的穆尔西已无法批评,因为他被关在埃及的监狱中。
(三)
还是回到最初的命题,至少在西方人看来,嘲讽一下宗教,其实也无伤大雅,为什么穆斯林就如此愤怒?甚至激发起恐怖主义行动。
冲突。可以预料,经历了《查理周刊》的杀戮后,西方媒体更不会屈服,势必有更多的嘲讽漫画,同时撩拨起更多极端分子的愤怒。
这或许就是“文明的冲突”吧!
你有你的信条,我有我的做法,谁也不服谁。
表面看,大家可以相安无事,但在今天的世界,只遵循自己的规则,显然还是不够的。因为你不可能不出门,你不可能不看电视,你不可能听不到别人怎样怎样,仍旧有有交叉,势必有冲突!
其实,这需要双方都要有善意。
譬如漫画家们,可以嘲讽、可以幽默,但也要尽量照顾其他宗教信徒的情绪。特殊时期,火上浇油,往往是激化矛盾。
当然,更重要的,宗教都有类似的一个优点:宽容。必须要宽容对待外界的幽默嘲讽和批评!
我愿意再次引用我引用前同事、知名的中东问题专家马晓霖在微博上的一段评论:
马晓霖:【宗教脱敏】我在多个面向穆斯林群体的学术演讲中呼吁“脱敏”,指出因为多种历史和现实原因,伊斯兰群体存在普遍性的过于敏感、承受力弱、包容不足、歧视异端现象,这些硬伤已脱离当代文明发展潮流,正伤害着伊斯兰文明自身。很显然,和佛教、基督教、道教等比较,“宗教冒犯”对伊斯兰而言十分突出。
漫画从来没杀死一个人,但漫画家却被杀死了。
这样的悲剧,不像发生在一个现代的社会!(文/牛弹琴)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刘国民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