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习近平与云南的六年之约

2015-01-21 21:54:5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习总书记与云南人民的“六年之约”,“约”的是“生活能过的更好”,“约”的是发展,是中国梦的实现。

【学习小组按】

“我一定还会再来,希望下次来时,你们的生活能过得更好。”

六年之前,习大大说,云南,我们约。

六年之后,习近平新年首次离京便赴“彩云之南”。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但探访的脚步、关切的目光、期许的话语未变。从生态到扶贫,从民族团结到科技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与云南人民的“六年之约”,“约”的是“生活能过的更好”,“约”的是发展,是中国梦的实现。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如约而至,云南交出了怎样的“答卷”?这样的“约会”又是有怎样的温暖呢?学习小组(xuexixiaozu)“约”组员一起来看。

六年前滇池,六年后洱海


高原九大湖泊之一的洱海是大理的母亲湖。20日,习近平来到洱海边的湾桥镇古生村了解洱海生态保护情况。

让九大高原湖泊真正成为镶嵌在云岭大地上的明珠,是习近平对“七彩云南”期待,也是对“美丽中国”的期待。

六年前,2008年11月19日,在同样是九大湖泊之一的滇池,气氛却颇为沉重。

“滇池里还有鱼虾吗,水产品还能吃吗,渔民生活怎么办,滇池污染对周边群众生活造成多大影响?”当时,习近平来到滇池海埂大堤调研时,看着蓝藻滋生的滇池,他眉头微锁,不断抛出问题。

“此役甚为艰巨,但一旦完成则居功至伟。”习近平在听取当地干部的汇报后,习近平鼓励说。

“九湖治而云南兴。”这些年来,云南落实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和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加快推进九湖治理和防治工作。2014年,洱海水质处在Ⅱ类和Ⅲ类间,其中有7个月达到Ⅱ类。曾让习近平“皱眉头”的滇池,蓝藻水华程度也已随着污染物的下降而减轻。

“立此存照,过几年再来,希望水更干净清澈。”昨天(20日),在洱海边,习近平同当地干部合影后说。

——苍山洱海为证,习大大与云南人民又“约”啦!

六年前宁洱,六年后鲁甸

鲁甸.jpg

习近平慰问鲁甸灾区群众

“彩云之南,心的方向。”首次离京考察,习近平将第一站选在云南鲁甸地震灾区,“大寒节令送大爱”。

前天(19日),习近平走进仍有废墟的院子,走进安置灾民的板房,嘘寒问暖。习近平说:“党中央始终惦记着大家,祝愿大家克服困难,生活一定会更好。”

六年前,还是在云南,习近平也“约”在受灾群众家。在厨房,他揭开锅盖看看伙食怎么样;当听到困难群众的倾诉,他又陷入沉思。

“衷心希望你们的生活能得到改善,我相信,你们的生活一定会好起来的。”走出困难群众的家之前,习近平又转身握住老人的手,留下约定。

“向贫困宣战”,云南是主战场之一。云南是目前仍有660多万贫困人口,居全国首位。“相信你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这是最平实、最深切,最有分量的一句话。

怎么“摆脱贫困”?——云南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再回到今年的县委书记座谈会,6名发言的县委书记中就有宁洱县委书记李鸿。

“现在那条路还通吗?”在她汇报时,习近平问起。

“茶马古道还通的。”县委书记李鸿答。

为什么习大大这么熟悉这条道?因为,六年前,习近平就在茶马古道旁的柯里“歇脚”。

柯里村与鲁甸一样。曾是2007年“6·3”宁洱地震是重灾区之一。灾后村民将民房重建与旅游发展相结合,搞起农家乐。

2008年11月18日,习近平来到宁洱,与村民们“约”在了茶马小店。听到村民们说“生意不太好”,习近平热心地为大家伙儿出谋划策:“给客人们吃点香圆、山药,做点土鸡、土猪。另外,可以多发展沼气,既环保,又节约。”

“彩云之南”是“心的方向”,“彩云之南”也有“新的方向”。

云南虽“南”,却与去年“互联互通”“一带一路”的外交大手笔息息相关。云南是“带”与“路”的交汇点,地位不可谓不重要,习大大问的是“茶马古道”,考的却是云南发展的“大地图”。

曾经古道旁的小店之“约”,现在有了联通亚太的气魄。

昨天(20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作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中辐射东南亚的重要基础设施的昆明火车南站。他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关键还是要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做好,把“接口”做好,才能实现互联互通。

六年前登上傣家楼,六年后“不舍得离开”

QQ截图20150121220617.jpg


习近平在古生村

说起云南,那可是“家家泉水绕诗咏,户户垂扬入画图”,让习近平“颇为羡慕”,甚至”舍不得离开“的是哪个村呢?

是依山傍水,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生村。

20日,习近平来到古生村村民李德昌家。看到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盎然,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习大大由衷赞叹:“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记得住乡愁。”

——习大大口中“云南式”的“乡愁”一定有着普洱茶般的浓酽滋味。

QQ截图20150121220626.jpg

习近平会见贡山县代表。

云南是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让习近平惦记的,还有曾给他写信报告高黎贡山隧道即将开通喜讯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干部群众。

和茶马古道一样,习近平与这里的人与这里的路也有不一样的深厚感情。

2014年元旦,收到独龙族群众来信的习近平曾作出重要批示,希望独龙族同胞借隧道开通契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早日实现与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道过上小康生活的美好梦想”,当年4月10日,独龙江隧道胜利贯通。

昨天(20日)下午,贡山的老县长高德荣带着独龙群众们的喜悦来“赴约”啦。

大雪不再封山,第一次走出独龙乡的两位妇女,为习大大用独龙族语言唱起自编的感恩歌。

昨天,习近平又说,独龙族人口不多,却是56个民族的平等一员,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骄傲尊严地生活。

凡是去调研,一定要去百姓家坐一坐,跟老乡们谈一谈。无论多晚多忙,一定要赶赴与群众的“约会”。

六年前也是如此。2008年11月17日,习近平一下飞机,就驱车前往西双版纳的勐海县曼恩村。

有傣族、布朗族、拉祜族、哈尼族4个少数民族聚居的曼恩村里一派祥和。在村落老党员岩光家的两层木楼上,踩着二楼咿咿呀呀的地板,习近平放慢了脚步,还提醒大家:“轻一点,人上来少一点,别踩坏了老乡家的房子。”

有这样细心的客人,哪家主人不想挽留,不想再约呢?

六年前看生物资源,六年后谈创新发展


除了“约”老乡,习近平还喜欢“约”企业。

昨天(20日),习近平来到白族企业家马伟亮创办的力帆骏马有限公司。看到企业短短10多年里就能生产多种载货汽车,产品畅销东南亚。习近平说,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希望下一步不断创新,通过创新赢得市场、赢得发展。

云南要走上有特色的科技创新之路,是习近平的殷切期许。

2008年,经济形势严峻,在调研过程中,习近平十分关注企业如何突破困境,化解危机。11月19日,习近平把调研“约”在了云南白药集团和红云集团。“你们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又能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注重品牌建设,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即便经济形势发生变化,这样的产品也能在市场竞争中牢牢占据主动地位。”

科技推动产业经济,“约”企业前,还要“约约”科研人员。

在西双版纳热带花卉园,习近平特地看望了著名植物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吴征镒院士,并鼓励科研人员在生物资源利用方面下功夫,增强创新意识,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

“约起来”是丈量土地,“约起来”是温暖民心。奔赴与云南的“六年之约”并不是习近平执政的先例。20年前,习近平在闽工作期间,他与当地干部约定,一定要去下党一趟,后来,他三赴下党。

在国内外不同场合,习大大还有不少“约”,而“有约比赴”“有诺必行”,或也是习大大的执政理念之一。

(本文为微信公号“学习小组”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

>>>点击进入“学习小组”海外网专栏

责编:牛宁、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