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关于公务员该不该涨工资,过段时间就要讨论一次。不过,相比于此前的“只闻楼梯响”,这次终于是“看见人下来”。日前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副部长基本确认了这一点。
一边是尘埃落定,一边是争论四起。“主人还没涨,仆人倒先涨了”、“公务员已10年没涨薪,换你你干吗?”“看看你们的灰色收入再哭穷”、 “嫌收入少你别干啊”……我们依然在延续着过去的讨论模式——就像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所言,每一个人都对公共事件评头品足,却既不需要自己调查真相,也不必承担任何责任。换句话说,我们交流的,更多的不过是情绪罢了。
“看见媒体报道说公务猿工资增加超过六成,心中不觉一震:哎哟,真是大幅提升!仔细看了文件,对照14年工资条,基本工资由480元增加到820元,级别工资由535元增加到1256元,两者合计增加1061元,再减少补贴330元!增加了731元,然后再交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占总工资的12%,约700元!实际增加30元!喜大普奔,公务猿终于涨工资了!~耶,有钱银了,晚上任性一把,去吃一碗康师傅私房牛肉面,把这月涨的工资都花了。”
虽然不乏自嘲,这个帖子却揭示了一个事实:此次公务员涨工资,是在养老金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破除“双轨制”,一碗水端平,意味着公务员要自己开始交保险。因此,工资涨了的部分,大部分交了养老金,换句话说,个人真正拿到手的,不过是几十到几百块而已。
由此可以理解,为何有人说“公务员工资问题,关乎钱,但不仅仅是钱的问题”。除了钱,就像前边说的,更多时候是情绪牵引、立场先行、各执一端。结果,不仅无助推进改革,还会扩大社会裂痕。就此而言,“正确地谈论”公务员涨工资问题,恐怕先要走出“情绪误区”、避免“两个主义”。
一是官僚主义。认为公务员高人一等,是社会的优先群体,凡事应该先行一步。不可否认,工资十多年没有变,反四风后福利也没多少了,许多公务员过得确实不容易。但就像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除了“哭穷”、“喊穷”,更要反思,为何人们敏感于公务员涨工资?如果说工作压力大,是不是所有公务员都很忙?如果说基层公务员苦,人们接触最多的不也是基层公务员?如果福利都没有了,为何还有一些单位在变相分房?
尤其是,在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背景下,一味地强调自身工资低,却不问这一职位的强大吸引力,恐怕也很难让人买账。许多人是为了理想才当公务员的,但也不可否认,也有的人是为了图“稳定”,而稳定本身也是一种“报酬”;还有的人是期望积累资本,这也可以算作一种“期权”。不管哪一种都说明,公务员涨工资的前提,是破除对公务员的种种不合理想象,还原公务员作为一个职业的单纯性质,以及进一步改善公务员的社会形象。这有赖于改革与反腐的持续发力,也离不开公务系统透明度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民粹主义。这些年来,“逢涨必骂”可以说是网络常态,并不限于公务员工资。一些人对公务员涨工资不买账,除了“仇官”情绪,还认为公务员都很“有油水”,不必锦上添花。这显然是将广大普通公务员,与一些贪腐分子等同起来。事实上,官员贪腐不等于公务员贪腐,广大公务员并没有所谓的黑色、灰色收入的。在反四风的大背景下,工资基本等于“收入”,也逐渐成为公务员队伍的一种常态。
至于有人说,“嫌工资最低你不当我当”,这句话理解为气话或许更好。先不说公务员作为国家政策的决策者、制定者和执行者,需要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严格考核,并非每个人都能胜任。单从收入上讲,高薪未必能够养廉,但薪水太低肯定无法生存。如果说,公务员工资太高,就会让很多精英争当公务员,导致社会人才配置失衡;那么,公务员工资太低,贫家子弟就得离开公务员队伍,剩下的只会是富家子弟,我们所期望的社会流动和阶层公平也难以实现。
说到底,公务员工资的科学定位,是一个国家治理现代化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作为社会分工下的一个工种,公务员有其特殊性,那就是要把公共服务放在首位;也有其一般性,那就是遵循价值规律,一个工种,比如薪酬结构应体现劳动价值、业务考核应发挥正向激励,比如选聘机制应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等等。一方面,通过反四风、控三公、反腐败,让公务员在价值取向上回归本色;另一方面,通过法治化、透明化、制度化改革,让公务员在待遇上实现公平合理。惟其如此,才能让公共服务更加廉洁高效、让社会分配更加公平正义、让各个阶层更加友善和谐。(文/范正伟)
本文为海外网“金台2号(微信ID:jintai2hao)”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经济走势、时政局势及其它热点话题,金台2号还有更多精彩分析。(↓微信扫一扫,和金台君一起思考)
责编:牛宁、王书央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