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首批国家和中央机关取消的公务用车在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拍卖,106辆公务用车整齐地摆放在停车场中。其中3辆红旗起拍价8000元为最低,最贵的为一辆2008年登记的奥迪车,15万元起拍。
随着拍卖师的一声槌下,一辆起拍价4.9万元的帕萨特以6.1万元拍出,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中央公车拍卖,绝非空传。有人调侃,那些领导们的专车将会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咱也有机会坐领导的座驾了”。不过,更多的网友则担心,公车拍卖会是白菜价吗?拍卖会优先“内部人”吗?从拍卖头天状况可知,这些担心实属多虑。
按照国管局资产管理司副司长徐永胜的说法:“拍卖绝不针对公务员搞任何特殊照顾,符合竞拍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参与竞拍。”而且,车辆处置的全过程将随时接受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处置结果届时也会公布。基于此种考虑,公车拍卖的腐败或难野蛮生长。
众所周知,中央启动的本轮车改被誉为“史上最严厉车改”,有人预计部委公车仅剩个位数,只用于副部级及以上的机关党组成员使用,其他车辆一律封存。消息传出后,舆论普遍激赏,更辅以美好期待。当然,基于现实体验也有人质疑,是否执行到位,所谓的封存是否只是象征性封存,或者名封暗不封?如今,将封存公车拍卖,可谓釜底抽薪之举,既绝不让弃之不用的公车睡大觉,而是拍卖掉,这确可见中央推行车改的强大决心。
拍卖,固然可嘉。但是,尚需厘清两点公众关切的命题。其一,拍卖的钱流向哪里?其二,一些机关会否卖了旧车换新车?据悉,车辆处置取得的收入将全部足额上缴国库。其背景是,2014年7月出台的《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明确规定,“处置公务用车所得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至于卖了旧车换新车,相关官员难道不怕问责?
公车拍卖的意义在于,不仅有利于节省公帑,把钱用在刀刃上,更有利于重塑党政机关的廉洁形象。试想,如果三公开支连年居高不下,如果连小小股长都“屁股冒烟”,民众岂能服膺?公车拍卖,兹事体大,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更公开公正,才更有公信力。
除此之外,公车拍卖的深层意义在于,它的成功运行还关乎公共财政的品质。有句话很经典:“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如果你读它,会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的程度。”公共财政应该是民生财政,也应该是民主财政。“取众人之财,办众人之事”,如何才能保障公共财政的民主与民生?第一步便是预算民主与民生,这就需要预算编制科学,预算公开透明,比如中央部门为何花钱,怎么花钱,花了多少钱,都应该征求民意并尊重民意。具体而言,该不该配备公车,该配备多少公车,超配了公车该如何处理等等,都必须倾听民意。基于此,谁能否认公车改革不是大有必要?谁又能否认公车拍卖深入人心?
最严车改,需要最严落实;最严落实,需要最严监督。把准方向盘,该踩油门不放松,公车改革就能进入快车道。从根本上说,惟有不折不扣落实中央部署,从解决民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以制度廉明,回应民众关切。从自身改革做起,树立党政机关廉洁形象;从公信力入手,建立长效机制,根除群众不满意、不认同的突出问题,才能使改革释放最大效力,实现多赢。
(王石川,媒体时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