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习大大的家国情怀: 过年,想家

2015-02-20 08:38:3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的家风总是共通的,历久弥新。《钱氏家训》所说,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20122210169672.jpg

一百年前的1915年,农历乙卯年,民国四年,是个兔年,初一,“市肆均关,均无所谓”,就像现在的集市,大都歇业。在京的鲁迅过得萧散清简,除了往返章太炎处,春节期间,不是会友,即是买书。如今,大部分人国人,也不过是走走亲戚会会朋友,少些买书,多是手机上网。连红包,都在网上派送。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百年后的今天,大年初一,上海阳光明媚,天空一尘不染。在单位值班,给远在粤北山区的父母亲电话拜年,父亲说,家乡下起了细雨,已是春雨了。于是,想起这首诗,伟人的春天就藏在里头。

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说,春节是万家团圆、共享天伦的美好时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家和万事兴。回家过年,成了中国人对家的共同依恋;而远离故地的想家,那份牵挂,久久不能释怀。于是,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了“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曾经的美好,叫做青春,如今的遗憾,叫做成长。那些匆匆过去的时光,那些壮志未酬的情怀,却在湿漉漉的家乡气息里感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蓦然回首,这才叫人心疼。难怪,康熙大帝还想“再活五百年”。因为,他的家,就是国。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好的家风总是共通的,历久弥新。《钱氏家训》所说,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家教总是润物细无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父亲的饭桌教育,每天晚饭后,一家人围在一起说说当天事儿,然后,父亲逐一作点评。“人生要健康,快乐,活得有意义。”父亲的这种理念,过了三十多年,想家的时候,就想起它。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千万万家,军人的家国情怀就更特别了。“当我想他的时候,就看看照片,他在为祖国守卫海疆,而我也会守护爱情。”作为军嫂,海岛新娘董鹏在婚礼上的一席话至今还让人感动:“没有‘大家’的和平繁荣,‘小家’的幸福安康也无从谈起。8年不算长,军人值得等!”

舍小家,为大家,应该为像她这样的千千万万军嫂点赞。因为,军人的家庭重于泰山;因为,兵者,国之大事也。

一百年前的今天,民国四年的中国,仍旧处在时代的新旧挣扎之中。学者吴宓在年初二(2月15日)的日记里,指出中国的现状是“新旧对峙,无从判决”。

可以想象一下,那时国家像个什么样子?内忧外患,军阀混战。国亡乎?国不亡乎?胡适在春节期间致胡平信中说:“今日祖国百事待举,须人人尽力始克有济。位不在卑,禄不在薄,须对得住良心,对得住祖国而已矣。幼时在里,观族人祭祀,习闻赞礼者唱曰‘执事者各司其事’,此七字救过金丹也。”

时过境迁。过年,你想家了吗?

(江山,媒体评论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