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最火的议题毫无疑问就是柴静自掏腰包拍摄的《穹顶之下》。与之同名的,还有一部美剧,一部讲述部分人类被困在某个从天而降的力场之下的科幻片。两者的重名,似乎有一些意外,但又带着几分必然,前者说的是由生存引发的雾霾治理问题,后者说的是当人类回到自然状态,如何重新订立契约,建立一个利维坦,对抗不可知的自然。说到底,说的都是治理问题。
毫无疑问,这两个治理问题,都是长远之计,需要花费几年,甚至数十年才能实现的问题。与之相比,有一个更加紧迫的治理问题摆在了当下中国面前:全面从严治党的口号已经打出,问题是怎么从严治党?
就在前几天,人民日报罕见地在头版推出全面解读四个全面的评论员文章,每篇都长达2000余字,新华社播发通稿,各地党报同时刊发。人民日报代表的是中央的声音。这种规格,相信大家对背后的意思都懂的。
问题在于,在四个全面中,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分别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讨论过,且都有着成熟的方案,现在已经进入施工期和攻坚期。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总目标,这个相对较虚,只有内涵而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或者说实质性的内容,是被后面三个全面所支撑。因此,最引人关注的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了。这是因为自教育实践总结大会宣告之后,这个层面一直没有得到全面的解释。
除了这几篇评论员文章,一个重磅消息是,习近平亲自为第四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作序。稍微检索一下就知道,这是习近平自就任总书记之后,首次作序。
如果说这篇序言,因为有柴静的《穹顶之下》和深改组审议足球改革方案等消息,被大家忽视。那么,组织部部长赵乐际在座谈会上,对这篇序言重新作了解释,并且定义其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劝学篇’”,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对于列入政治序列的书而言,要了解其目的,首先要看的并不是作者为谁,而是其读者群是谁。换言之,是谁来读这本书。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二十四史中,《史记》和《资治通鉴》一般被认为最重要的两种书。但是,《资治通鉴》的重要性,历来超过了《史记》。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写给皇帝看的,是帝王教科书。而司马迁作《史记》,虽有“为后世立法”的深意在,但终究讲得隐晦,其初始的意图,并非为帝王执政所做。这是一个极大的区别。对于这个序言,同样应该如此来看。
不用说,此序言是给各级党政干部看的。习近平亲自作序,毫无疑问,提高了这批教材的规格。其首先的意义,即再次告诉世人,习近平的用人标准是怎样的。其核心论断在于,“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修身”是德的方面,“增才”是才的方面,这是与党长期以来的用人原则一致的,即德才兼备。此外,“益智”成为一个标准,尤其要注意的是,它被放在了第一位。对于政治语言,顺序往往代表重要程度,不可等闲视之。何谓“智”?至少有二,其一为政治智慧,比如识才用人,把合适的人用于合适的位置,再比如对政治规矩、政治纪律的遵守;其二为专业知识,比如运用金融知识盘活有限的财政资金。这是一个新标准,值得关心。
接着,要看时间。这篇序言,早在1月18日就已写就,却到2月27日才予以刊发。两会前,又是年初刊发,意义更加明显,便是为今年的全面从严治党宣誓。其中,习近平在序言中,开篇便指出:“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想一帆风顺推进我们的事业是不可能的。可以预见,前进道路上,来自各方面的困难、风险、挑战肯定会不断出现。”这是改革进行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逻辑,并无意外。有意思的是,习近平向各级领导干部宣告了,在这样的困难出现时,需要什么,“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落脚点就是“本领”。从严治党,路径是什么?增强本领。目的是什么?客服困难。这是这篇序言的第二个落脚点。
既然是写给干部看,看什么?当然是看教材,教材的内容是什么?来看看书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领导力与领导艺术》、《建设美丽中国》。既有中国梦的内容,也有领导艺术的内容,更有永葆政治本色的内容。基本上围绕理想信念(亦即思想建党)、作风建设、制度建党、干部管理和纪律等方面。
虽然,这个序言只是一个纲要,但纲举目张,从中可以一窥这些新的政治动向。(文/林亦辰)
本文为海外网“金台2号(微信ID:jintai2hao)”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于经济走势、时政局势及其它热点话题,金台2号还有更多精彩分析。(↓微信扫一扫,和金台君一起思考)
责编:刘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