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消费留在国内需制造业争气

2015-03-03 06:44:2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将来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肯定是消费,必须从现在就得开始苦练内功。

2014031214112957.jpg

刚刚过去的羊年春节长假,国内一片欢腾自不必说,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以及欧洲等国的商家也是与华同乐,因为中国的购物大军给他们带去了巨大的销售额。

以日本为例,马桶盖被疯抢俨然成为一个标志性事件,相关报道一度雄踞微博热门话题榜首。据日本当地电视台报道,今年春节前后10天时间,估计有多达45万中国游客在日本花了近60亿元人民币用于购物,从保温杯到名牌包,不少商场的货架被一扫而空。

或有夸张成分,但大体也差不离,中国游客在其他国家的抢购潮大抵也是如此。这让不少人感觉堪忧,因为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此消彼长,加之随着结构调整的深入,大家现在最看重的就是消费了。可在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情况下,消费者却在国外大手笔地“买买买”,钱都流到国外了去了,这让不少“有志之士”心生不甘,也是正常。

有人说是汇率原因,日元、欧元贬值,国人去国外消费更有底气,钱更禁得住花。这是一方面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况且,就算不出国消费,海淘一族还少吗?

这些年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稳步增长,贫富差距也在缩小,需求侧的实力与日俱增,但供给端不给力了。换句话说,就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得不到满足。国内得不到满足,就去国外买,这是顺理成章的逻辑。不是中国消费者不爱国、不理性,这种选择恰恰是理性的行为。

国内的消费品质量与消费环境,近年来虽然有长足进步,但不可否认,对需求方来说,仍显不够。消费安全、商家诚信、产品开发等方面,并不能让消费者满意。比如服装,作为一个服装生产、消费的超级大国,很多品牌对衣领标签扎脖子的问题,至今没有一个很好的处理。既然有更好的选择,而且也不是承担不起,那为何不能趋利避害呢?

因此,消费外部化并不是不能接受,其实这也是全球化的一部分。但不管怎样,将来中国经济的主要推动力肯定是消费,必须从现在就得开始苦练内功。一方面,做好供给管理,调整供给结构,把供给水平提升上去;另一方面,培育消费环境,维护市场公平。

前者,知易行难。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一大痼疾,当下尤甚,要调整产品线,研发新品,这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还需要金融机制“活血化瘀”,提供更便捷的流动性支持。

后者,老生常谈。三鹿事件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可食品安全为核心的市场监管体系建设,仍然还有很多漏洞。监管不硬,消费环境就难言好转;监管不严,消费能力就得不到有效释放。

总而言之,要想把消费留在国内,还需要制造业争口气,还需要市场监管力量再强硬一些。

(熊建,人民日报记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