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中国外长王毅在记者会再一次回应了记者有关“一带一路”的提问。据不完全统计,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议题,至少有五位部级以上的官员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做了阐述。可以说,“一带一路”当仁不让地成为今年两会的热门政治词汇。
从更广的范围来看,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如今已延展为世界性话题。由于在该倡议下包含着“一带一路”沿线庞大的投资计划,并受到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的支持,必然将为经历金融危机动荡而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带来希望并注入相当的活力。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针对“一带一路”的疑问与质疑也在不断产生,难怪有人提问王毅部长,这是否是当代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
那么,“一带一路”究竟与“马歇尔计划”有何本质上的不同?王毅回答得很简明和干脆,“一带一路”是开放合作的产物,而不是地缘政治的工具,更不能用过时的冷战思维去看待。正因为此,诞生在全球化时代的“一带一路”倡议最大的特色就是拥有极强的包容性,能够充分调动沿线各国参与倡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能创造出更加多样化的实施路径,必然会比马歇尔计划更具活力和世界影响力。
不可否认,“一带一路”倡议前景非常广阔,但也同样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当地政治环境、法律政策、劳工、环保等各种各样的考验。就在不久前,中国在斯里兰卡承建的港口项目被斯方叫停,虽然外交部回应表示,此举系暂时停止项目施工而非取消项目,从中不难看出中国在扩大海外市场过程中风险的不可预测性。针对这个现实问题,王毅外长也在此次发布会上表示,中方将注重照顾各方舒适度,注重保持透明和开放,注重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互对接,注重与现有的地区合作机制相辅相成。
“一带一路”倡议符合时代的需求,最终目标也是为了实现沿线各国的互利共赢。当然,“一带一路”战略目标并非能在短期内完全实现。因此,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一些“早期收获”的重点项目也需尽快完成,形成良好的示范和引领效应,为“一带一路”在海外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总的来说,“一带一路”将会给中国扩大海外市场带来了机遇,给中国外交拓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