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5日起,新加坡开国之父、现年91岁的李光耀因重度肺疾入院医治。出于李光耀对于新加坡来自整个东南亚政治的影响力,各国媒体都密切关注他的健康状况。3月18日下午1时21分,新加坡总理公署发出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病况的最新文告,称病情危急,情况进一步恶化。这使得各国媒体都做好了应对“李光耀逝世”这一突发新闻的准备。
对于这类事先有前奏的“突发新闻”,现代媒体的处理方式是事先准备相关材料,只待一发生就修改细节发布。这如同一把上好箭的弩,一旦扣下弩机,箭即离弦。
当晚,社交网络流传一张网页截图,为最新新加坡总理公署网站文告,称李光耀已经逝世。这张图成为了拉下弩机的手指,所有媒体预备的报道一时炸裂。
全球主流媒体包括CNN、央视在内,都报道了这则消息。CNN更是在其App上作为Breaking News推送。在这两家的“背书”下,中国国内几乎所有新闻App都在第一时间推送了李光耀逝世的消息,微博上也同样被李光耀淹没。直至此时,都没有任何国内媒体作进一步的查证,漫天飞舞的,只有快讯本身而已。更有离奇的如凤凰网,推送的快讯竟然是李显龙(李光耀长子,新加坡现任总理)逝世。
没有查证的结果就是被打脸。作为本地媒体的联合早报第一时间与总理公署联系,首先报道“李光耀逝世”为假消息。新加坡总理公署呼吁公众查证消息来源的链接。与此同时,总理公署已经就这起假文告事件报警。
颜面尽失的国内门户们此时才如梦方醒,刚刚被“李光耀逝世”轰炸了一轮的智能手机们,又被“刚才是假消息”再轰炸一轮。道歉归道歉,射出去的箭泼出去的水,所有人都看到了新媒体的惊惶失态。
当然,这口黑锅全都交给新媒体也不大公平。媒体自从诞生以来,就有快速报道新消息的目标。从路透社抢发邓小平逝世到新华社首发美国出兵伊拉克,所有媒体都以首先报道重大新闻为豪。而这一目标在新媒体时代,只会变得更加艰难和残酷——信息传播越来越快,竞争对手越来越多,而是否抢到“第一”关乎流量的生死存亡话题。
新闻的快速与准确必然存在矛盾。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从采集到发布要经过相对与今天非常漫长的流程,因此即便是突发新闻,信息处理的过程同时是查证的时间窗口,一旦有误,尚能及时撤回。但新媒体时代,信息发布流程大大缩短,一旦考虑查证就要冒损失流量的风险。在流量竞争的囚徒困境中,所有媒体都不可避免地选择了先发布后查证。这固然不符合行业道德,但是商业逻辑面前,“道德”显得苍白和无奈。
《联合早报》显然义愤填膺,其兄弟报刊联合晚报总编辑李玲慧在次日《早报》撰文:“在这样的时刻,李光耀还撑住一口气,像是告诫这即是后李光耀时代——传播平台的发达与信息的错乱,可以如何搅动世界。他躺着仍在提醒人们,即便是处在一个新的时代,接收信息时,理性、逻辑判断仍然重要,传言不可轻信。”但,这不是新媒体时代的第一次新闻乌龙,恐怕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文/邱天人)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邱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