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香港内地,遇事别忙着翻脸

2015-04-01 07:38:2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香港有异于内地的政治环境,是个多元多声音的社会,内地人也不必听风就是雨,淡定一些,虽然不再盲目追港,但该度假度假,该求学求学,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之城、文明之城,出口伤人、辱骂内地的港人还是少数。

一地与另一地的关系有时很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亲近臭。但如果是近亲,即使臭也要忍着,说好听点就是磨合,因为你中有我,磨完了还是得合。

今年香港高校对内地学生的招生名额放宽,但报名人数不升反降。据此,有媒体判断两地间的感情降温,之前的“童尿风波”、“反内地游客”等事件在持续发酵,影响了内地对香港的好感度。

这样的结论虽有一定道理,但失之全面。香港虽然有反内地游客的声音,但大的方面,两地的CEPA仍在实施;小的方面,个人游仍在继续,马上要到的清明节假期,罗湖、黄岗口岸仍然会挤满回内地扫墓的港人。两地之间就像人与人进入磨合阶段,该磨就磨,该合也在合。

香港回归前,内地对港人来说是近乡情怯的故园;香港对内地来说是雾里看花的禁区,彼此都有不少属于文学范畴的想象。自由行开办之初,一位北京姑娘从香港回来后表情复杂地说:“原以为满街都是周润发、张曼玉。”她误把电影当现实。那时,自由行让“非典”打击下的香港一条街一条街地亮起来,一个店铺一个店铺地火起来,港人也曾心情大靓。但没想到游客在带红生意的同时,也会搅了自己的清静,挤满高峰时的地铁,还在地铁上“吃面”。

内地人游香港,既满足了亲临东方之珠的愿望,也带动了香港转型期间的经济,绝对双赢。但如果人数超过承载量,的确干扰了当地的生活品质。这就需要磨合,找到一个客来主安的平衡点。

内地人看香港,也有一个起伏的心路历程。先是视为“天堂”向往欣赏,购物、求学、产子、熬身份证,事事都有很强的荣耀感,人人争先。等到走近,发现香港也是人间,也有红尘中的种种无奈艰难,也有假货、歧视、求职难,再加上语言障碍、生活方式的差异,“香港居”大不易。当回归理性之后,不再趋之若鹜地报考香港高校也是“新常态”。

香港无论回归前后与内地都是唇齿关系。刚离世的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说过:“羡慕香港紧靠中国内地的地理位置,时刻都想新加坡和香港能调换位置。”正因为紧靠内地,香港在回归前就成为内地与西方之间的桥梁,成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结合部,西方要借重此地走进中国,中国要通过此桥迈向世界,香港在其间获得经济起飞的空间和机遇。回归后,香港更是获得了内地广阔的市场和资源,作为中国第一个特别行政区,也获得了中央政府的全力支持,因为它对“一国两制”有着样板间的作用。

日益紧密的内地与香港关系出现争吵、纠纷应视为常态,不能一言不合、一事不顺就忙着翻脸,翻脸只能令亲痛仇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香港从来都是中国的香港,翻脸也翻不出这个手掌心,中国好,香港好;同样,香港好,中国好。这种荣辱与共的一家人关系,有了磕碰还是心平气和化解为好。

    当然,是一国,也是两制。香港有异于内地的政治环境,是个多元多声音的社会,内地人也不必听风就是雨,淡定一些,虽然不再盲目追港,但该度假度假,该求学求学,香港仍然是一个国际之城、文明之城,出口伤人、辱骂内地的港人还是少数。至于那些别有怀抱、有政治企图的人们,他们“搞事”自有国法港警对付,没必要随他们起舞!(文/终年无休)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qrcode_for_gh_0fc5cbdf446f_258.jpg

责编:邱天人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