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电总局对愈发没底线的“抗战神剧”下了狠手,“过度娱乐化不得发证”,这个说法看上去挺客气,其实大有把“抗战神剧”斩草除根的意思,很简单,现在太多抗战剧的拍摄尺度都有过度娱乐的倾向。
“同志们,八年抗战开始了”、“我爷爷九岁就死在了日本鬼子手里”……这些被网友吐槽的台词,充分暴露了“抗战神剧”在编剧层面的粗制滥造。而这种粗制滥造,在笔者看来,已经不算是常识的缺乏了,更是对历史的不严肃以及对先烈的不尊重。
有人会问了,为什么“抗战神剧”这么烂,还有那么多投资方愿意拍?原因很简单,“抗战神剧”的题材审批容易通过,电视台愿意购买,广告商愿意投放,一个产业链已经成熟。这么有利益保障的类型,对于一些以经济利益为第一位的投资者来说,谁不愿意一头扎进来呢?
从利于影视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广电总局严管“抗战神剧”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的电视剧市场,如果再不加约束,“抗战神剧”的不靠谱程度恐怕将会无原则地延续下去。劣币驱逐良币,也会影响到更多投机者,把“抗战神剧”当成生金蛋的鸡来看待,从而形成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
抗战历史是影视创作的富矿,比如二战就为美国好莱坞提供了足够的创作素材,迄今为止都不断有优质作品产出。而我们的抗战历史,本来可以催生出很多经典影视作品。但从现在抗战影视剧的创作质量上看,抗战题材还未辉煌就已经“死”了。所以,广电总局给“抗战神剧”以“限牌”的规定,等于为濒死的抗战题材做了一次大手术,能不能挽救这个题材的作品创作暂不好说,但若这次手术不动,以后观众恐怕真的会彻底放弃抗战影视剧。
不给“抗战神剧”发证,等于为“抗战神剧”产业链封堵了最关键的出口。得不到这个证,神剧就无法面世,所有投资就会打水漂。这就要求投资者和创作者在立项时特别谨慎,后者也不得不在作品创作层面上多下功夫。所以,这个底线的设定,至少为杜绝“神剧”划了一道红线。
但一纸证书能管住神剧吗?在笔者看来,这还要看执行的力度和引导的方向。如果执行没标准,制作方照样会钻空子。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神剧,决定发证的审查团队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千万别误伤了优秀作品,也不能放过表面不神实质却“神乎”的作品。
当然,有管制也需要有引导。笔者认为,市场环境背景下,鼓励影视投资者和创作者拍出良心剧的最好引导,莫过于政策与资金支持和鼓励。当拍好剧能获得观众的共同喜爱,并且也能赚钱的时候,谁还愿意去拍神剧呢?
(韩浩月,知名影评人,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宋胜男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