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在印尼雅加达召开的亚非领导人暨纪念万隆会议召开60周年纪念活动中,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演讲时,着重提到了万隆会议确定的10条原则中的两条原则,即“不以侵略或侵略威胁、行使武力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强调,“我们发誓日本在对过去的战争作出深刻反省的同时,在任何时候都会做一个坚守上述原则的国家”。
舆论普遍关注安倍对战争仅表示“反省”而不“道歉”,忽略了安倍对万隆会议“原则”的选择性“坚守”。而这种选择,实则涉及日本的当今外交战略和历史认识,非常关键。
必须强调,1956年万隆会议发表的《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第六条强调,“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特殊利益服务;任何国家不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这次会议开启了南南合作与不结盟运动的序幕,推动了国际秩序的深刻演变。不结盟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日益成为国际共识,这也是中国强调在建立伙伴关系的前提下坚持不结盟原则,即奉行“结伴而不结盟”政策的根本原因。
然而,无论“解禁集体自卫权”,还是积极推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修订,日本都旨在强化日美同盟。安倍若真的“发誓”坚守万隆会议各项原则,就不应选择性忽略“不结盟”原则,并以所谓“积极和平主义”为标榜,不断突破“专守防卫”的和平宪法规定,不断扩大自卫队的海外活动范围。因为,这和“万隆原则”显然是不相符的。
日本为什么要致力于强化日美同盟?安倍给出的理由是:“只有强化日美同盟,日本的外交才有实力。”安倍很清楚,只有密切配合美国的全球战略,日本扩充军备、“恢复强大日本”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安倍还很清楚,美国在西方的同盟体系正出现裂痕,特别是美国在欧洲的主要盟友英、法、德军费开支连年下降,令美国在北约中的防务开支比例已高达73%。按布鲁金斯学会的托马斯·怀特的说法,“北约继续存在是确定无疑的,但美欧关系的价值如今正不断遭受质疑”。因此,美国也希望强化和日本的同盟关系并释放出明确信号。但这是否符合“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繁荣”的万隆会议的主题,却毋庸赘言。
必须指出,长期以来,日本否定战争责任的主要理论是“大东亚战争肯定论”和“自卫战争论”。在天皇裕仁的《大东亚战争终结之诏书》中,这两种理论已有明确表述:“对始终偕帝国戮力同心致力于东亚解放之各盟邦,朕只得深表遗憾之意”;“所以宣战于美英二国者,实亦出于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宁故。”姑且不论这两种理论错误,至少对中国而言,是完全不适用的。2013年5月15日,安倍在参议院预算委员会接受质询,就以往日本与中国的关系表示,“我一次也没有说过日本不曾侵略”。既然承认日本侵略过中国,既然口口声声希望改善中日关系,为何不能真诚道歉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
2014年11月7日,中日四项原则共识强调,“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2015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雅加达会见安倍时也指出,历史问题是事关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重大原则问题。希望日方认真对待亚洲邻国的关切,对外发出正视历史的积极信息。安倍也表示,日方愿意落实四点原则共识,继续坚持包括“村山谈话”在内以往历届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认识。这一立场不会改变。既然如此,安倍就应言而有信,言而有行。
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虽然中日两国结怨颇深,但只要日方切实努力,获得中国人民谅解并非遥不可期,中日关系的改善更指日可待。
(冯玮,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世界观”栏目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