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竞争力下滑,台湾企业路在何方?

2015-05-07 07:13:3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两岸的合作,不只是企业之间,更需要实现全方位、各层次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两岸人民的交流中实现民心相亲,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台湾《今周刊》近日公布“两岸三地1000大企业”排行榜,大陆企业上榜数量大幅增至657家,而台湾上榜上市企业数量和排名均大幅下降,仅有65家,比去年的109家明显减少。

台湾企业经济地位下滑,原因何在?

自2004年《今周刊》发布排行榜以来,台湾上榜企业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究其原因,我们可从台湾企业自身发展、两岸合作潜力开发、全球经济及产业链和岛内政局四个方面来分析。

从台湾企业自身的发展来看,近年来,科研创新投资不断减少,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开始寻求压低劳工成本,这种墨守成规、降本求利的负面作用逐渐凸显。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上,台湾企业不愿花大力气培养后备人才,企业所能创造的附加值也不断降低。随着前一阶段培养的人才被外商以高薪不断挖走,台企人才红利的根基不断松动,这是不容忽视的。当然,台湾年轻人更倾心于较轻松的服务性工作,愈加不愿从事研发、制造等相对辛苦的工作,年轻人的追求对企业的发展影响甚巨。

虽然两岸相互开放程度不断加深,但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合作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开发,台湾企业也无法充分分享大陆飞速发展的红利。例如,大陆与台湾尚未建立方便快捷的快递服务,货贸畅通直接受到阻碍,交易成本很高。再者,台湾的互联网商业服务尚未完全同大陆接轨,如支付宝还无法在台湾开展合法服务。

从全球经济及产业链来看,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了台湾企业,世界经济提振乏力也不利于企业的振兴。台湾企业处于全球中间产业链的位置,由于科技型代工企业迁移到大陆,加之本地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台湾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下降,这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从岛内政局看,长期的蓝绿恶斗正在拖累台企的竞争力。台湾选举政治中长期存在的蓝绿恶斗和选举操作,也对台湾企业的发展造成间接伤害。例如蓝绿恶斗的激烈化,使台湾企业除了面对反复无常的岛内政策外,还要在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方面处处受制。“服贸”受阻阻碍台企商机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何实现逆境突破?

面对不利态势和两岸关系不断深化的趋势,台湾企业需要不断加强自身内功的修炼,及时搭乘大陆经济发展的顺风车,主动推动并参与到两岸融合的大潮中来,分享大陆发展红利,与大陆企业携手成为世界经济弄潮儿。

从企业本身的发展来讲,台湾企业需要对产业后备人才(尤其是年轻人)的培养投入更多,而不是过于在乎公司成本而忽视前瞻性产业的科技创新。

从台湾内部的政治局势来观察,台湾当局也应该在选举结束后仍然保持经济政策的连贯性,并缓解蓝绿恶斗的局势,来创造企业安居立命在台湾地区合法发展的空间。

从两岸关系和全球角度来看,两岸不但需要克服阻力将合作推向更高的高度,更应该将合作同提高两岸在全球经济的地位和优势结合起来。以互联网为例,两岸合作推动互联网同各个产业链充分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优势创造新的机遇,那将为经济发展带来乘数级的效应,如“互联网+金融”在实践中可以开放支付宝或者其他金融形式为两岸合作服务。同样地,两岸也可以在亚投行、“一带一路”等大战略中实现合作,两岸的资金和产业界不但可以共同参与世界基础设施建设,也能够在全球新一轮的经济整合中携手共进,以优势互补的合作态势共同参与全球经济的大潮,主动参与全球经济发展,台湾企业也可藉此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分享全球发展的红利。

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会见朱立伦主席时指出,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两岸的合作,不只是企业之间,更需要实现全方位、各层次之间的交流合作,在两岸人民的交流中实现民心相亲,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王裕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博士生;姚锦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助理;王东阳,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硕士生)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qrcode_for_gh_0fc5cbdf446f_258.jpg

责编:邱天人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