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D-4M伞兵战车
动力后置对装甲车辆的设计有着不少好处,从设计上看,装甲车辆的正面因为装甲较厚,将动力布置在车后部能够有效平衡车辆的重心,这不仅能减少前部悬挂系统的压力,也能在水中行驶时保持平稳。对于当年需要克服中欧水网地形的苏军装甲部队而言,这种设计几乎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后置发动机阻挡了从车后部上下的通道,装甲车里的步兵不得不从缺乏掩护的侧门或者顶舱盖出入车辆,加大了被击中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发动机后置,整个战车的战斗室和载员室都位于车体中部,BMP-3步兵战车里的步兵甚至要坐在炽热的引擎盖上,不仅空间局促,也无法设置大型武器。
目前公开的装甲车辆中,三款步兵战车都使用了一套基本相同的30毫米炮遥控无人炮塔,有消息称,未来这几型战车还将衍生出安装57毫米速射炮甚至125毫米反坦克炮的型号。而根据2013年公布的模型,基于这一组底盘,还将有包括布雷车在内的一系列变形车。从这一点来说,新一代装甲车辆从一开始就强调车族化,自然要为未来的升级改进留下余地。采用更有发展空间的发动机前置布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阅兵中展示的苏联坦克就一次次带给西方巨大的震撼。从早期“多炮塔神教”的T-35到柏林城下的IS-3,从1967年的BMP-1步兵战车再到1977年开始在红场上不断推陈出新的T-64/72/80系列坦克,几乎每一种苏联新装甲武器的出现都因其先进程度引发西方“恐惧-讨论-追赶”的大循环。在苏联坦克巅峰时期的上世纪70、80年代,虽然坦克总是因为保密原因,在列装好几年后才会走上红场,但这种震撼却并未因此有丝毫减少。至于中国人,不要说红场上的“高技术”,就连1969年时已经退居二线的T-62也能让我们惊讶不已。
本次展出的“阿玛塔”坦克虽然让俄罗斯装甲力量的面貌焕然一新,但它给世界的感觉却似乎和过去的那些苏式坦克不一样。“阿玛塔”是俄罗斯军工界的一款用心的产品,不仅使用了独特的整体布局,结构、动力、火炮、火控系统、防护甚至遥控机枪也都选用了俄罗斯最先进的产品,甚至可能为了先进性,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可靠性(5月7日红场总彩排上趴窝的“阿玛塔”就表明俄罗斯新一代动力总成的可靠性或许不如人意),造价也高得吓人。
然而抛开武器的可靠性,单看这些设备的技术指标,“阿玛塔”也仍然难以成为一款引领世界的先进坦克:1200马力的发动机勉强够用,但离世界主流先进水平依然有着不小的差距;新型125毫米炮比此前的型号进步许多,但考虑到俄罗斯穿甲弹近年进展乏善可陈,也不大可能达到“独步天下”的高度;至于火控系统,只要看看俄罗斯在升级T-72/90系列时费劲从白俄罗斯和法国进口热成像仪的架势,就不难猜测这套时隔几年的新系统的真实水平。
本次阅兵直播中,一位专家对俄军的评价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也没有停止对军队的投入”。然而俄罗斯今日的困局恰恰就是过去二十多年里对军队投入不足的恶果。在对待本国军事工业上,俄罗斯先是试图变卖一切换来美元,再是试图用维持旧装备规模来实现眼前“军事大国”的虚名,从来没有成体系地彻底对本国军工体系进行整改和修补。尽管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但伴随着俄国工业体系垮塌开始腐朽的俄罗斯军工体系,最终还是会给俄罗斯带来苦果。
尽管“阿玛塔”依然可以跻身世界先进坦克行列,但很明显已经没有苏联时代那种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感觉。这一点在其他阅兵武器上同样得到了体现。俄罗斯在红场阅兵中首度展现的“新型战机”仍然是苏-35和苏-30SM这类第三代战斗机的改进型,大型飞机则全部是苏联时代的老家当。试验中的四代战机T-50则在近日将2020年前的采购数量减少到12架;研制中的下一代预警机A-100则一诞生就落后于其邻国研制的装备。在更加考验经济和技术实力的海上,一度被视为俄国海军重回大洋象征的“基洛夫”级“纳希莫夫”号巡洋舰翻修工程,在开始不久后悄悄中止;曾被视为俄罗斯新一代舰艇中坚的22350型驱逐舰的服役日期一再拖延……
责编:牛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