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重庆大轰炸影像首次披露 《抗战影像志》还原不可忘却的历史

2015-06-12 08:42:30来源:环球网 分享:
字号:

  为了尽快摧垮中国民众的抵抗意志,从1938年2月18日开始,到1944年12月19日,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达6年又10个月的轰炸。斯科特镜头里的这一天是重庆百姓遭受到的第104次轰炸。

  在距离重庆900公里外的汉口机场,每次对重庆实施轰炸的飞机都是从这里起飞。1939年5月3日上午9点,36架日本轰炸机从这里起飞,4个小时后,飞抵重庆上空。由于此前重庆城区从未遭受过大规模空袭,日本轰炸机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警觉。

  下午一点半,轰炸开始了。短短半小时,每一架日本飞机都丢完了自己携带的750公斤炸弹。轰炸过后的重庆朝天门两公里街道被炸成一片废墟。这次轰炸,673人被炸死,350人被炸伤。由于街道房屋大量被毁,夜幕降临时,约20万重庆人无处过夜。而此时,在汉口机场,日军正在加班加点检修飞机,准备第二天傍晚的空袭。这是一个精心挑选的时间点,因为以前的轰炸都只发生在视线较好的白天。

  5月4日傍晚6点30分到7点,日本飞机循着灯光投下了126枚炸弹。这张照片定格下了轰炸过后的情形。这次轰炸,共造成3318名居民丧生,1937人受伤,成为了世界战争史上,第一次超过5000人死伤的空中大屠杀。

  最新统计的五三、五四炸弹每一个落点都有据可考。两次轰炸,边界清晰、落点几乎没有重合,这显然不符合针对军事目标反复轰炸的特征。事实上,这些炸弹的落点几乎覆盖了当时重庆所有的居民区和商业街区。

  在查阅重庆防空司令部档案时,发现了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历时6年10个月的轰炸中,日军所投燃烧弹的数量一直在增长,有时甚至与高爆炸弹数量相当。

  当时重庆最为普遍的民房,多以竹板、木板搭建而成,房屋间几乎不留空隙,大多数街道甚至难以并行两辆汽车。日军的98式6号燃烧弹,能在爆炸后,释放出两千至三千度的高温。虽然这种燃烧弹对坚固的军事工程作用有限,但对于竹木结构的民房,却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五三、五四两天的轰炸中,日机在重庆中心城区投下了110枚燃烧弹。熊熊的大火吞噬了人口最稠密的30多条街道,直到三天后,大火才被扑灭。许多不知燃烧弹为何物的重庆市民,被活活烧死。

  当时身在重庆的郭沫若,目睹种种惨状,写下了短诗《惨目吟》:“五三与五四,寇机连日来。渝城遭惨炸,死者如山堆。中见一尸骸,一母与二孩。一儿横腹下,一儿抱在怀。骨肉成焦炭,凝结难分开。呜呼慈母心,万古不能灰!”

责编:栾雨石

关键词:98式,重庆城区,炸弹,燃烧弹,重庆朝天门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