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宽松并非稳增长的对症之药

2015-06-12 06:43:1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实践已经证明,货币宽松并不是稳增长的对症之药。以短期的高速增长掩盖经济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值得提倡的。

下载.jpg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了今年5月经济数据,无论是CPI还是PPI,仍在低位运行,尤其是CPI,同比上涨仅1.2%,环比来看已连续3个月下降,另一个重要数据PPI的状态也不理想,环比下降0.1%。稍后出台的进出口统计数据也表明,我国外贸也在低位运行。这些数据似乎证明,中国的经济运行仍然很不理想。

不过,5月份经济数据并没有超出市场的预期。去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趋缓,这是中国经济在进入新常态后的一种正常表现。但是,从目前来看,很多市场人士对这种转型以及由转型带来的结果并不能适应,眼看着经济指标的下移,每一次经济数据的公布都成为部分市场人士呼吁降息降准、宽松货币供应的一个理由。此次5月份数据公布以后,市场上此类呼声再起,并且认为较低的CPI数据为降息降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目前,我国执行的货币政策仍然以稳健为口径,稳健虽然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实际上已经被理解为货币从紧,与宽松相对应。但这并不意味着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是从紧的。事实上,经过从去年年底开始的几次降息降准,我国的货币供应已经表现得很宽松,银行对市场的货币释放是充分的。每当经济数据公布的时候,舆论出现降息降准的呼吁,这种每月一次的“招牌动作”,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意思了。

降息降准,也就是向市场提供货币供应宽松的环境,对于经济增长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正是这种作用的存在,对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起到了不可忽视的阻滞作用。当因经济结构调整引起的增长下降的局面出现,迫于经济增长的要求,调整很快便作出了让步,货币扩张便成了政府的不二选择。它带来的结果则是,经济数据的增长确实很好看,但由货币扩张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后果,却是需要老百姓来承受的。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的下降,是在中国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之后的一种正常反映。目前,如果继续以货币扩张来保证经济增长,那不过是以往的增长模式的简单重复,是在把问题往后拖。中国已经多次错过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时间窗口”,以短期的高速增长掩盖经济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是不值得提倡的。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带来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可能会造成就业率的下降,这也是政府不得不经常启用货币扩张的手段来维持高速增长的一个客观原因。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深化改革,用简政放权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空间,以此来化解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所产生的就业压力。

实践已经证明,货币宽松并不是稳增长的对症之药。目前,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在简政放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方面作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是未来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并拉动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周俊生,财经评论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邱天人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