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立项审批程序的疑问,宜春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员表示,2003年12月宜春市行政中心建设范围内共完成征地4264亩,同年,省政府办公厅正式批准同意新建宜春市行政中心办公大楼。
宜春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11月28日在给本报记者书面回复中表示,受宜春市宜阳新区管理委员会委托,宜春市城投总公司代表授权人对宜阳大厦综合写字楼工程项目进行全程项目管理,具体包括立项、土地审批、报建、招投标的组织、施工管理等。城投公司根据报建程序组织了项目报建的前期工作,并取得了发改委下发的立项批复文件。包括《项目申请报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宜阳大厦用地红线图、《江西省建设用地批准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宜城投字【2007】65号、宜府办抄字【2007】224号、宜府办抄字【2007】245号、宜市发改投资字【2008】9号、《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但宜春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并未给本报发来上述立项批复文件。
拍卖老政府办公楼地块置换资金
2003年,宜春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心圈廊”的发展构想,为做大中心城,宜阳新区正式被提上日程。
在经过规划、征地等程序之后,宜阳新区建设进入快车道。2007年,宜春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宜春市宜阳新区建设的决定》指出,行政中心建设是启动和带动宜阳新区开发的“核心工程”,在吸引人气、带旺商气、提升地气、聚集财气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通过优先上马政府办公楼工程以繁荣土地市场正成为运营城市的一种商业策略。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就此分析认为,政府的这种投资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通过兴建市政工程集聚新区人气,提升周边地块地价,获取更多的土地出让收入。
大规模上马新区、超标准建设楼堂馆所,面对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资金筹集。那么,动辄上亿元的政府办公大楼建设资金是如何运作的呢?据了解,目前比较成熟的方法包括拍卖老政府办公楼地块置换资金以及BT融资模式。
例如,宜春市在宜阳新区及行政中心建设过程中,就主要是采取了上述两种策略。2010年,宜春城投公司主要负责人在向江西省领导汇报时称,“公司以近4亿元的投资建设宜阳大厦,置换出市直各单位固定资产25亿多元,以小搏大,为公司的经营开辟了新路,打开了市场。”
通过拍卖老政府办公楼地块置换资金正成为一种捷径。宜春市规划咨询委员会会议纪要显示,为带动宜阳新区发展,筹措资金,盘活国有资产,将原市政府办公区用地变更为商住用地,公开挂牌出让。“宜春市原市政府办公区总用地面积17264平方米,其中建设用地面积16670平方米。”会议纪要称,“可以适当提高建筑容积率,有利于提高政府土地收入。”
宜春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11月28日在给本报记者书面回复中表示,本工程为BT方式招商投资,建设资金为投资商投入。项目回购资金来源为宜阳大厦综合写字楼的销售收入和租金。
责编:刘国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