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美国《财富》杂志以略惊悚的题目刊出封面文章《香港之死》,预测香港在回归后会“玩完”。如今,当时的作者路易斯•克拉尔早已作古,但他所谓“香港没有明天会更好”的预测已经彻底崩溃。香港回归十八年来,不但没有变成“死港”“臭港”,反而获得了第二次新生。
回归后的十八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显示香港基本稳定在世界金融中心第三位,紧随纽约、伦敦之后。在促进贸易方面,世界经济论坛《2014年全球促进贸易报告》指出,香港在全球138个经济体中排名第二。2014年,香港是亚洲第二大直接外来投资目的地,仅次于中国内地。此外,香港依然被美国传统基金会认定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而且连续二十年蝉联第一。
回顾香港十八年的回归路,如同“女儿红”一样,时间越长味道越浓。尽管香港回归以来遇到不少挑战,例如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但由于背靠内地支持,加上自身坚实的底子和特有的发展模式,香港依然延续了经济发展。
十八年来,内地与香港实现优势互补,促进了陆港两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具体来说,一是内地支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发展,支持香港旅游、零售业及内地港资企业发展。对内地来说,香港是最重要的转口港,是中国企业重要的离岸集资中心。越来越多的内地企业在香港融资上市,截至2014年年底,在香港上市的内地企业有876家,总市值为1.9万亿美元,占市场总值的60.1%。
二是陆港两地携手发展,互惠互利,效果惊人。香港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两地贸易额达38913亿港元,比1997年增长2.49倍,占香港对外贸易总额的51.1%。而2013年,内地对香港出口额达3847.9亿美元,占内地出口总额的17.4%。由此可见,香港和内地经贸合作越来越紧密,二者各自发挥独特优势,促进了陆港经济的发展。
三是内地支持香港政治、社会、文化发展,中央政府落实“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政改,多年来取得明显的成效,丰富了“一国两制”的实践。近些年来香港一小部分人采取非理性的对抗行为,致使香港政改和社会经济发展受损,早已引起有识之士们的批评。2014年“占中”爆发后,李嘉诚斥责说“占中”每小时都对香港有损失。
尽管有矛盾和曲折,内地与香港在互惠互利基础上携手前进的现实却无可否认。香港回归十八年的实践再次证明,20年前《财富》杂志的“香港崩溃论”已自行崩溃。为此,它在香港回归十周年时不得不再次发文认错:此前“香港之死”的报道实在是太夸张了。
(单许昌,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工商管理博士后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责编:栾雨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