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备受社会关注的养老金入市方案,已经结束了公开征求意见的阶段。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这意味着离养老金更近一步。如果说,以往对养老金入市的担忧,更多还停留在理论上、纸面上,最近股市的剧烈波动,则是让这种担忧更具有现实性了。
应当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任何一项投资行为,都先天具有风险性。但,正如乘坐飞机存在风险,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再发展航空业一样,对养老金入市的风险也要正确评判。养老金入市其他国家也有先例,从各国的养老金运营经验表明,短期波动是难以避免的,但中长期的收益却也颇为可观,可以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溢出红利。
无惧风险,是胆量;正视风险,是智慧。毕竟,即将入市的养老金,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保命钱,丝毫大意不得。这其中划定30%的上限尤为重要,不仅不能突破,即便贴近这一红线,也要一步一步小心谨慎。并且,30%的比例也不是都“装进一个篮子”,还要靠组合投资来分散风险。
投资运营是个技术活。比如,哪些直接投股市,哪些分散到场外基金、混合型基金等,都需要专业运作。这一过程中,顺应大势、判断入市的时间点,是重要一面;同时,瞄准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方向,也是最大化收益的关键点。无论如何,2万亿整装待发的养老基金,不是个小数目,还要精心打理、谨慎操作。
安全赚钱,稳健运营,是我们共同的期盼。这不仅需要专业的机构、明晰的法则,更需要第一流的金融实战人才。而现实中的操盘人才,的确稀缺,往往成为盈利的掣肘。国内金融专业的人才培养,基本处于纸上谈兵状态,“三门学生”很难适应瞬息万变的资本市场的“货币战争”。
因此,为了让老百姓安心、放心,有关部门应当抓紧制成养老金入市的“定心丸”。这颗“定心丸”的成分至少包括:法律法规等制度的健全;代表公益并且始终置于有效监管下的运营机构;以及熟悉开放条件下现代金融运作的高端人才;还有便是应急预案的准备,比如出现风险之后的如何合理对冲、合法避险等。
马克思认为,金融资本的发展“再生产出了一种新的金融贵族,一种新的寄生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资本具有两面性,一是投资、投机的属性,需要我们正视风险,二是保值、增值,特别是以国有股为代表的公有制因素,是我们可以积极利用的价值增长点。所以,养老金入市既可以稳定资本市场、降低投资投机的风险,又能够反过来壮大自身、为民造福。所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规律、牢牢把握方向。
责编:邱天人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