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权益思维看待留学生挂科

2015-08-11 06:45:1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要进行科学权威的调查论证,来厘清双方在此事中的责任,而不能简单把评判标准都交给校方,或者让留学生自说自话。

001ec949c22b17329e4615.jpg

澳洲悉尼大学商学院商学硕士课程有大批中国留学生学习。近日,在1200多名参加该课程核心科目“商业的批判性思维”考试的学生中,竟有300多人不合格,其中中国留学生占八成,引起国内外媒体关注。对此,中国留学生质疑校方是有心刁难,借此来赚取每人5000澳元的重修费。

一看到“中国留学生”这样身份的标签,不少人掉进道德批判陷阱,抛出“出国留学的多是差生”“留学生只会花家里钱”之类的论调,这其实很不理性。对于这起事件,还是要先做是非判断,再看利害判断,最后再去价值评判。

大批留学生考试不及格,到底是因为学校黑心圈钱,还是中国留学生学艺不精,需要客观分析。显然,前者属于主观评价,后者是客观事实。其实,校方也没有把大量挂科的板子直接打在留学生身上,而是表示对学生提出的上诉要仔细解决,说明校方也存在不妥。至于校方是不是在借挂科来收重修费,现在无法下定论。既然事实真相是进行一切判断的基础,对此事还是少一点臆测猜想,多一些事实调查。特别是,要进行科学权威的调查论证,来厘清双方在此事中的责任,而不能简单把评判标准都交给校方,或者让留学生自说自话。

换句话说,弄清事实真相,搞清问题缘由,引入第三方公正调查很重要。本来,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到生活中的问题、学业上的难题,遭受权利困境、利益损害,不应该简单将他们扔在孤岛上,成为“联系松散的土豆”,去和学校这样庞大的组织机构进行搏弈。不难想象,这种中国留学生挂科纠纷不是孤例。如果不能抛弃过去那种看待留学生的“道德眼光”,通过理性的议程设置,为解决留学生困难寻找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的方案,来确立为留学生提供及时救助的责任主体,海外留学生权益就会很容易受损。

中国留学生的权益受损,就是中国公民的权益受损。诚然,如今的中国留学生与上世纪公派留学生不同,其留学人员成分更加多元化,学习领域更加广泛。教育部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到45.98万人,创近年新高。其中,自费留学形式占出国留学总数的90%左右。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与留学归国人数呈双向增长态势。这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国留学生自费出国学习,然后回国就业。不能否认,其中会有些留学生属于大家所说的“官二代”“富二代”,但这并不是漠视他们权利的理由。更何况,越来越多来自中产家庭的孩子成为留学群体的主流。

不要轻易怀疑这些中产家庭的文化理性。事实上,在孩子出国留学的问题上,很多家庭的视野更加开放,很多留学生也越发文化自信。随着出国留学的普及,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在海外的生活并不是简单地“游玩”,而是努力克服留学生活中的各类困难,认真筹划自己的未来。

中国是留学生输出大国,也需要广大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维护好这个群体的权益,本身就是一种国家责任。对中国留学生多些人文关怀,多些权益维护,既是国家情怀的体现,更是珍惜“留学红利”、“人才红利”的必须。

中国留学生也是国家的孩子,更是国家发展的潜在力量。所以,看待中国留学生挂科,少些“贴标签”,少些喷道德口水,多用权益思维,多讲公共精神。

(单士兵,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