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文艺座谈会一周年:谁是人民?谁的文艺?

2015-09-25 07:22:17来源:海外网
字号:

QQ截图20150925072657.jpg

距离去年10月15日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已经过去快一年了。

这一年中,《平凡的世界》热播,人们再次回想起八十年代激情燃烧的岁月和平凡的感动;国产电影在暑期档大热,连破n项票房纪录;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凭借其作品《三体》,成为首获雨果奖的亚洲作家。而在其他的文艺领域,同样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出现。

9月11日,《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经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即将成为“文艺改革”的顶层设计。

从业者们如何回顾这一年?又如何理解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的问题?

词语

文艺是个含义广泛的词。所谓“九大艺术种类”,包含了文学、绘画、音乐、影视、雕塑、舞蹈等;而如果再在现代的意义上延伸,则甚至可以把“娱乐”函括在内。它包含阳春白雪的高雅内容,同样也是每个人每天接触的下里巴人。在家里打开电视,在路上塞上耳机,在飞机上用ipad看电影,或者是在微信里刷视频,都是文艺。

所以,这个话题,每个人都可以说,都有发言权。

千百年来,从业者们在文艺究竟是“为社会”还是“为艺术”的问题上争执不休,近代以来尤其如此。理论家们到现在还没有定论,艺术家们却已经在实践的道路上做出了无数的作品。

其实,反而是马云这个文艺界的外行,说出了一句同样适用于文艺的“真理”:干一件事,如果冲着钱去,肯定干不长久;干好了,钱都是随之而来的事情。

换句话说,只要是好作品,一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市场的还是艺术的;而那些冲着市场去的作品,可以在短时间内操作出人气、粉丝和票房,但依然会被时间湮没,甚至连口水都不留下。

但无论怎么说,文艺是为了“受众”的。这个受众可能分异非常大,但集合起来就是“人民”。人民是个广义词,也是存在于想象中的集合体。中等收入之下的是理所当然的人民,高收入群体和所谓“精英”同样也是人民。喜好殊异,众口难调。有人喜欢凤凰传奇,也有人只听Beatles,对其他的不屑一顾;有人爱读鲁迅和博尔赫斯,就有人爱读地摊文学。这之间,艺术价值有差距,但从受众的角度,都无可厚非。

认清这一点,我们才能认真地讨论很多问题。

初心

昨天,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包括王晓棠、李敬泽、叶辛、阿来、王树增、张纪中、茅善玉、范迪安、六小龄童在内的文艺界“大腕”,在谈到文艺与时代、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时,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一个词:初心。

在张纪中、叶辛等有过插队经历的艺术家那里,“精神故乡”都在穷困的农村。成长于都市的他们,第一次看到了想象之外的世界,看到了朴实和平凡的人们、“像庄稼一样生活又死去”的农民;写下《创业时》的作家柳青,在给省委书记写信时,关心的也是如何让陕北的农民种苹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在农村,他们打开了眼睛和视野,开始把目光投向历史和大地。

在王晓棠、王树增这样有军旅背景的艺术家眼里,“初心”来自于“担当”——前者,是生长于炮火战乱年代而对英雄、对民族的崇拜;后者,则是在对历史的梳理中,明白“军人”和“作家”之间共通的责任担当。

而以书写民族与生活为代表的阿来,问了一个更加具有普适意义的问题:从什么时候开始,“深入生活”成了一个问题?作为脚踏在大地上的作家,如果成为了大海之外的一朵浪花,那还有真正的意义吗?

阿来的言下之意是很明显的。毋庸讳言,文艺界是一个巨大的名利场。在镁光灯下,在签售与鲜花中,在镜头的追捕和挥舞的票根里,价值的实现与溢出是普遍现象。这些附加值,也会变成驱促的动力——为了市场,为了票房,为了回报。

但,艺术应该有超出这些许多的价值。

价值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审美,文艺都有不同的作用和价值。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只有在盛唐气象里,才有雄浑的边塞诗;而在六朝的偏安一隅里,宫体诗则是主流;市井社会的明清,白话小说和与口语化的话本流行;而在大汉气度里,骈俪诗赋则更受追捧。

所以不必太苛责这个消费主义的时代,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与城市化的步伐,已经让现代人的价值趋于多元、个人选择更为自由。统一的价值评判已经不再有效,热播的美剧、二次元的日本动漫都可以成为硕士论文的选题。

但是,作为艺术家,自身的追求、艺术的价值却有其难以量化又清晰可见的标准。

荷尔德林说,在生命里创造,当我们离去,它们留存,原本是这唯一的冲动将我们系于此生。换句话说,艺术的创造,最能体现一个“人”作为人的价值:最理想的状态是,每一次艺术创造都是独一无二的,体现着人性的光辉与历史的印记。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整日厮杀的混混说,他在台南躲避追杀的岁月里,无聊到只能看书,看了几百本小说,但是唯一让他记住的,是《战争与和平》;同样,如果在未来的时光里回望现在,能被人记住的,同样是那些经典作品。

文艺的价值在此,文艺的残酷同样在此。在时间轻蔑的流动里,只有那些真正写出了时代、真正写出了人性的作品,才能够“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至于金钱和“千秋万岁名”?那都是“寂寞身后事”了。

文/明日绫波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