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习近平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
国家主席习近平自9月25日对美完成国事访问后,次日即公布了翔实的49项成果清单,美方延后一天公布了14项成果清单。对照两份清单,可以看出,中美在全球、地区、双边等各项议题中形成了具体成果,达成广泛共识。尽管如此,美国官方与舆论对中国提出的对美理念和政策依然存在困惑之处。
首先,在访美成果清单中,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被国内媒体视为相当重要的一条,而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推进路径的阐释也是此次习主席此次访美最核心的内容之一。然而,就美国当地舆论来看,让其对中方这一主张理解还是比较困难。相当多美方智库及媒体人士认为近两年来中方在亚太地区一直在挖美国的墙角,“新型”的含义是美方主动出让其在美国亚太利益利益,接受被边缘化命运;同时,“相互尊重”的这一新型大国关系的包含要素传递着中国追求与美国地位平等的信息,这是对美在亚太及全球“首要”的“霸权”地位的不满。
不难看出,美在对华关系中依然弥漫着“我得你失”的零和思维,难以根据新现实及时调整自身外交理念,对“共赢”的前景抱有疑虑。因此,在谈及应如何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时,习近平说:“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在称赞“跨越太平洋的合作”成果丰硕时,习近平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阐述中美应如何管控分歧时,习近平说:“日月不同光,昼夜各有宜”;在演讲结尾时,习近平引用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金句:“做对的事,任何时机都是好时机。”
实际上,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基于自身历史文化传统和中美20世纪以来互动历程而提出的长远主张,它可以避免中美因误解而带来的一系列悲剧,更可以为新时期中美利益的普遍交融背景下建设性发展彼此关系提供行动指南。放下身段和换位思考可能有助于美方对此概念给予更充分客观理解。
其次,访美前后,习近平在公开场合几次谈到互联网,系统阐述如何正确看待中美关系中的网络问题。比如,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他表示互联网同样要讲法治,同样要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在中美互联网论坛上,习近平强调,中国倡导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主张各国制定符合自身国情的网络公共政策,“中美都是网络大国,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网络市场,美国有最先进的网络技术,双方都面临着严峻的网络安全挑战,拥有重要共同利益和合作空间”。
从结果来看,可以说中美在争议较大的网络安全领域达成了相当多共识,美方在14项成果清单中唯独对网络安全做了三个要点的分段概括,足见对其重视程度。中美明确了打击恶意网络行动、不支持以网络窃取知识产权的立场,并致力于促进国家网络行为准则和建立网络问题高层对话机制。可以说,经过习主席此次访美,前一时期中美争议剧烈的这一议题迅速转换为中美共同应对的合作议题,这也反映了中美关系中的有趣规律:危机总会出现,但危机也总会在彼此关系发展中予以化解。
当然美国舆论当前存在对中美元首达成的网络共识能否得到兑现的质疑,网络问题必定会是当前与未来一段时期中美必谈重要议题。实际上,网络属于国际公域的重要构成部分,各国利益卷入其中。相互指责只会破坏国际公共利益,磋商合作才能保证各方利益在这一相对较新的各国互动领域得到发展。我们相信,接下来双方持久的良好意愿表达和切实合作行动,将会逐渐破解美方在网络领域对中方的猜忌和不满。
第三,经贸一直是中美关系稳定的压仓石,习主席访美首站西雅图,核心主题是促进双方经贸繁荣发展。在演讲中,对于中国经济增速、中国股市波动等敏感问题,习近平也毫不避谈,并且向美国保证中国会持续致力于改革开放,“中国的开放大门就像阿里巴巴芝麻开门一样,开开了就关不上了”。对美释放了足够的诚意,也展示出中国以致力于持续扩大中美共同经济利益保证总体关系稳定基本理念。应该说,经贸议题构成此次访问中的一个关键亮点,中美之间达成了诸多合作协议,展示出积极前景。
纵观中美各自成果清单,中方对中美未来经济合作规划和实施项目明确具体,而美方对中美经济议题未见提及。实际上,与中方以不断扩大合作基础的对美政策取向不同(即:正面清单不断扩大),美方一直以来存在以重要争议问题的解决来判断中美关系水准的政策取向(即:负面清单不断消解)。就此而言,美官方目前看对中美经贸合作现状是满意的,所以无需再在成果清单中提及。有理由相信未来中美经贸关系会在各自政府大力支持下会得到更为深入发展。
总的看,美国内对中国对美政策质疑的声音会有,但中美两国在彼此互惠关系发展中逐渐化解各种质疑或障碍的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得多。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过程中一些有针对性的、务实的表态,稳定并实质性发展了中美合作关系,我们有理由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更加乐观。
(李海东,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