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铁:扬眉国际之后更需苦练功

2015-10-15 06:58: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高铁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努力初露曙光,正是这种“内外兼修”日积月累后的“阶段性成果”

2C01F3ED0CCAF41BD39FFE51546D0414.jpg

中国高铁和谐号

曾有人感慨“中国制造不能卖100年衬衫”,以此表明产业升级换代、发展高端制造业及高端制造出口的重要性、必要性,但这一步却是知易行难。

但在高铁“走出去”方面,中国还是在艰难中逐渐看到了一线曙光:土耳其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项目,中国作为设备供应方和分包方参与;莫斯科-喀山高铁已提上议事日程,印尼雅加达-万隆高铁项目虽一波三折,但中国已在中日高铁技术“强强对话”中占据先手;墨西哥高铁项目虽然虎头蛇尾,中方仍是竞标本身的胜出者……随着习近平主席访英行程的临近,中国高铁有可能进入铁路发源地、素以挑剔著称的英国市场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这似乎并非仅仅是个传闻:早在今年4月,中英就成立了“中英铁路联合工作组”,9月底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访华时特意选择在中国宣布开放总额度118亿英镑的高铁2号项目建设合约竞标,奥斯本更特别强调了对中国投资的开放、欢迎态度,一旦啃下这块“硬骨头”,就意味着中国高铁真正驶入了最苛刻的高端制造业“战场”——欧盟市场,因为许多欧盟技术认证和标志都是互联互通的,正所谓“一路通,百路通”。

事实上在高端制造业、技术和项目输出方面,中国在欧美“主战场”已取得不少醒目的成就,如已成为当地新地标的美国旧金山-奥克兰新海湾大桥,和为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组装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巨型龙门吊等,中国在英国欣克利角C核电站招标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已获得英国朝野的认可和欣赏。

高端制造业的“走出去”不能仅靠中国人早已得心应手的价格竞争或政府政策扶植,而更多需要练好“内功”和“外功”。所谓“内功”,指的是有优势和特色的技术,自主和有价值的知识产权,扎实的工艺水平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所谓“外功”,则指有竞争力的性价比、制造/建造周期和投标条件,充分的市场调研,精密的成本计算、运作,和强大的公关、竞标能力。这个“内功”光靠企业是练不成的,需要企业、科研部门、大专院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保险等机构的共同努力,也需要足够的韧性、专注力和耐心。

中国高铁近年来在国际市场的努力初露曙光,正是这种“内外兼修”日积月累后的“阶段性成果”,尽管许多“阶段性成果”或仅是局部收获,或因种种原因尚不到“收获成熟期”,但从中已可看到中国高铁在“走出去”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

尽管如此,中国高铁能否真正成为高端制造业率先“走出去”的龙头和代表,仍要看后续努力的过程和结果。高铁是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成本回收慢的项目,且有许多技术、非技术的方方面面需要照顾、考量,不仅如此,高铁的“高端”并非仅仅体现在技术和建设能力上,也体现在其对市场大环境的“挑剔”上(说通俗点就是有的造不起,有的养不起,有的造得起养得起但觉得不划算),这些都可能让中国高铁的“出门之路”增加一些困难。

如前所述,中国高铁的“阶段性成果”大多还有待“变现”,此时此刻,既要只争朝夕,争取每一份可能的收获,也要继续把“内外兼修”当作持之以恒的重点,机会也好,收获也罢,都只会属于做好充分准备的那一群人。

(陶短房,旅加学者,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刘国民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