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责任:60年的变与不变

2015-10-28 06:41:58来源:海外网
字号:

20473950_2015092709494381995400.jpg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出访美国。全程的热点在中美关系,舆论认为此行是1979年以来中国领导人最重要的一次访美;而全程的亮点则是习主席在联合国系列峰会上的四次重要发言。这四次发言较完整地阐明了当今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也回应了长期以来“中国如何对于人类应有较大贡献”这一历史性的课题。

60年前,毛泽东曾撰文指出,“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如何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中国人做出了许多探索和努力,也赢得了不少第三世界国家的感激和尊重,但最终认识到,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成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废除了粮票、布票、肉票、油票等定额分配制度的票证,把贫困人口降低到不到两亿,尽管这个数字在外界看来仍很庞大,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帽子”仍有较大反差,但同一时间内全球贫困人口数量减少的93.3%来自中国也证明了中国的努力和进步。这便是中国对于人类与世界的最大贡献。

到了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又该如何做呢?如今,全球化已经深入每一个角落,把中国与世界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宗商品消费国,其中铁矿石消费量占全球的60%,铜表观消费量占40%以上。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人、中国企业正在走出国门求学、旅游、营商,人民币离岸市场也在越来越多地在西方出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著加快,这些都体现为中国的海外利益在成倍增长。因此,解决中国的事情必须从全球的高度来思考,而中国的国际责任也会相应地增加。

这也就是中国外交从“有所作为”到“奋发有为”转变的根本原因。而习近平主席此次在联合国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对于国际责任的“奋发有为”,把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很明晰地表达了出来。中国的世界观就是要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系统,形成“五位一体”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布局和总路径。而“方法论”则包括中国承诺完成的国际责任,如温室气体减排;还包括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如设立“南南合作援助基金”,向妇女署捐款、开展职业技术培训,设立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向非盟提供无偿军事援助等等。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国对联合国维和事业的支持。9月3日,习近平刚刚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世界宣告,中国裁减军队员额30万。仅三周之后,习近平在联合国又向世界宣布,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相当于一个师的兵力。这一减一增,中国对世界的责任感也就更加强烈地展现出来。

当然,中国提供的国际公共产品远不止这些,从亚丁湾巡航到开设亚投行,中国的国际担当与日俱增。其中有些看起来似乎与中国并不相干,但其实体现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大方向和国际主义精神,最终都会给中国带来有形或无形的正收益。

中国不是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国家,更不是一个以利己至上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古老大国,血脉里一直流淌着“应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精神,从古至今延绵不息。而今天,时间已经到达了一个历史节点,中国对国际的担当和责任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种变化也是时代进步的要求和体现。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