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三国青年差异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2015-11-03 13:17:3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虽然三国青年都十分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并有很强的民族意识,但是并不存在盲目的“排外”情结或“与西方为敌”的情结。

360桌面截图20151103132604.jpg

海外网编者按】

第六次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领导人会议当地时间11月1日下午在首尔举行。会上,三国领导人对中日韩合作进行了回顾与展望,并就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看法。李克强就中日韩合作提出建议,他提出推进社会人文交流,增强东亚共同体意识。三国文化传统相近,应进一步扩大人员往来,拓展奥运经济合作,增进人民间友谊。

世界上很少有哪三个相互比邻的国家,像中日韩这样有着紧密的历史渊源与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近年来,三国之间加强青年之间文化交流,成果更颇为显著。那么,中日韩三国青年文化交流有何背景?三国青年的价值观又有何不同?海外网综合多家媒体报道,带您领略三国文化风情。

文化观:韩国青年最传统 三国青年均不排外

调查结果显示,虽然三国青年都十分重视本国的传统文化,并有很强的民族意识,但是并不存在盲目的“排外”情结或“与西方为敌”的情结。绝大多数青年不同程度地反对“西方文化是追求物质享受,竞争激烈,让人互相敌对的文化”这一观点。对上述观点明确表示“非常反对”和“不太赞成”的,日本的京都大学生和大阪大学生的比例分别为64.4%和64.7%,韩国的大邱大学生和全州大学生分别为79.2%和78.7%,中国的北京大学生、北京职业青年、河南农村青年、山东农村青年分别为79.2%、71.3%、62.1%、53.9%。由此看来,无论是中国青年,还是日本和韩国青年,他们中大多数人的文化价值观属于既强调要继承本国的传统文化,但又不排拒西方文化的二重结构类型。

价值观:中国学生国家意识最强

调查显示,在个人理想上,中国青年选择“个人价值得到社会认可”的占42.5%,选择“实现自己预定奋斗目标”的占36.5%,日本青年分别为10.5%和49.3%,韩国青年则为30.7%和26.8%;在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上,三国大多数受访者都表示能够理解,比例高达89%,相对而言,日本最开放,中国相对比较保守;对于个人的国家责任,中国受访者首先考虑国家利益的比例为67.7%,而日本则态度比较分散,相对强调看个人的发展,比例为46%,韩国受访者则特别重视个人发展对国家的促进,选择比例为69.3%。

历史观:互动中减少认知不对等带来的摩擦

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彼得•海斯格里斯(Peter Hays Gries)教授与来自中、日、韩的三位学者曾就此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中、日、韩三国的北京大学、新潟大学(Niigata University)、全北国立大学(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的181名大学生。结果显示,历史观强烈地影响着大学生对当下和未来的判断。中、韩大学生越是在历史问题上感到“受伤”,就越容易对现状感到不安,倾向于强硬的对外政策;而日本大学生对本国侵略历史造成的伤害认识越深,其外交偏好就越平和。

研究首先选取了三个国家两两交集的三段历史:日本侵华时期的中日关系,明清朝贡体系下中国与李氏朝鲜关系,以及日本占领朝鲜半岛时的日韩关系。调查中,大学生被要求对与本国相关的历史关系进行评价。

日本人都是拒不承认历史罪责的吗?不尽然。结果显示,对于日本殖民扩张的历史,中韩学生都感到“受伤”,而调查中的日本大学生与中韩学生的认知差异并不大:较多数人承认“日本殖民统治给亚洲人民造成苦难”。有趣的是,中国与韩国大学生对朝贡体系下的中韩关系评价大相径庭。中国多数学生认为“作为中国附属国的李氏朝鲜强盛了”;而韩国学生却有相当一部分认为,这段历史对李氏朝鲜的发展不利。相比之下,日韩两国学生的历史认知则较为平衡。

继而,调查又对三国大学生当下的威胁认知进行评估。自然,在中日两国大学生看来,对方的威胁程度最高,两国成了彼此的“眼中钉”;同时,中日大学生都认为韩国的威胁程度都不高。对于夹在强大的中日中间、规模和位置都不占优势的韩国而言,他们的不安全感是最明显的——他们甚至认为中国的威胁性几乎与日本的威胁性一样高。

那么,受不同的历史观念影响,三国大学生对于本国在东北亚地区未来的外交政策持怎样的看法?有着“伤痛记忆”的中、韩两国学生,仍有很大一部分倾向于对日外交采取强硬态度,在主权争议问题上支持积极的防御政策。值得注意的是,认识到历史上日本殖民统治给东北亚带来的灾难,使得日本大学生的态度变得“包容平和”,偏向和平地与邻国开展外交,在主权问题上并不喜欢侵略性的姿态。(整理/王书央)

责编: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