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外评】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还缺什么?

2015-11-07 07:03:19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摘要:“政府部门要转变以往的‘计划’思路,从过去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部分高校重点支持,转向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大学在竞争中形成特色,办出一流。

国务院近日正式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国家层面上确立了中国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的战略方案,受到媒体广泛关注。

对于“世界一流”的标准,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

据中新网报道,随着国家层面方案的出台,一些高校校长通过媒体阐释对“世界一流”的看法。有的校长表示,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要看大学对国家进步,对社会进步,对人民生活水平,到底做出了哪些具体的贡献。也有校长表示,对世界一流大学来说,更要看重大学对社会发展产生前沿的引领作用,以及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应该说,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尽管在学术水平上和先进国家还有着很大差距,但由于中国本身的重要性和中国在世界上地位的不断上升,中国的一流大学在世界上还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另一方面,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从操作层面来说,如果世界一流的学者以及生源愿意选择这所学校进行教学或学习,那么,这所学校便是一流大学。”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大学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众所周知,目前全世界最热门的留学目的地是美欧日这些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聚集了世界上最尖端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各国学者和学生也对此趋之若鹜。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学虽然也开始招收了不少国际学生,引进外国学者,但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

对于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各界人士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向中新网记者表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资源欠缺问题已经不是特别突出,相反,以资源为导向的一流大学工程,只会加剧大学功利化和行政化,当前最缺的“内功”其实是基本的办学制度,好的办学制度和理念才能让资源发挥作用。熊丙奇建议,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除了学校必须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政府层面也要改变思路,“政府部门要转变以往的‘计划’思路,从过去在资金、政策上给予部分高校重点支持,转向建立平等的竞争环境,鼓励大学在竞争中形成特色,办出一流。

《北京青年报》11月6日发表文章《建设一流大学要有科学评价体系》,提出应该把培养一流人才和受教育者、国际社会对学校教育声誉和学术声誉的评价作为重要的评价内容,而不能只关注学术研究的成果,并认为应该给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和独立性,使大学办出自己的鲜明特色,成为有影响的一流大学。

《京华时报》11月6日的评论《“双一流”能否终结“钱学森之问”》则认为,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重点就在于“人才”。中国一流大学与世界公认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距离,表面看是因为国内大学的学术成果没人家多,学术论文引用率没人家高,更深层次原因在于高等教育运行机制不合理,科研机制创新不足,优秀人才的积极性得不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在建设“双一流”进程中,更需要国内高校打好学术研究的制度基础,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整理/王少喆)


责编:刘国民

您看完此新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