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谈"十三五"规划:在全球树立新“中国模式”

——五中全会系列解读(十八)

2015-11-12 09:56:00来源:海外网 分享:
字号:
摘要:香港《南华早报》表示,“五年规划”所彰显出来的计划性、战略性以及国家动员力,全世界不得不承认其中的逻辑理性。

海外网11月12日电  十八届五中全会于10月底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十三五”规划建议适时出台,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向把脉。对此,港媒预计,若中国“十三五”规划按期实现相关目标,中国将成长为新兴现代化国家,在全球树立新的“中国模式”。

回顾过去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历程,香港《南华早报》文章指出,其中有坎坷歧路,有政治滋扰,但更多的是开拓进取,改革开放使中国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五年规划”的接力中实践出来的。结果证明过程——“五年规划”所彰显出来的计划性、战略性以及国家动员力,世界不得不承认其中的逻辑理性。

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明确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十三五”规划建议适时出台,为中国经济的未来发展走向把脉。“‘十二五’期间启动的系统化改革已经为‘十三五’时代的中国发展减了负。”香港《南华早报》文章指出,从依法治国到简政放权,从改变发展策略到启动“一揽子”深化改革举措,从消化过剩产能到“两创”战略启动,从互联网+新经济到“一带一路”战略……可见,中国要通过社会治理的更新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同时破解高速发展时代积累的结构性矛盾。

文章认为,如果中国“十三五”规划按期实现相关目标,中国将成长为新兴现代化国家,在全球树立新的“中国模式”。可以确定的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在“十三五”期间,将会获得更多国家的响应。从英国对中国资本和产能项目的欢迎程度,到波士顿进口中国地铁,可见中国资本和产能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将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这将深刻改变全球尤其是美欧世界对中国印象——从互疑到互信。因而,中美两国可以更好合作,发挥对全球经济的“双核”引擎作用。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6.9%,一时间,西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担忧甚嚣尘上。然而,经济放缓似乎并未影响普通民众的消费热情。这从“十一”长假中国游客赴日“爆买”中可见一斑。

对此,香港文汇报评论称,持续跑赢GDP增速的收入,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都成了民众“买买买”的理由。随着中国经济逐渐从投资驱动转向消费和投资共同拉动,今后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整理/邢若宸)

责编:牛宁

您看完此新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