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台湾不缺创客,缺的是“创业氛围”

2015-12-11 06:52:59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与大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相比,台湾的创客氛围并不浓厚。

u=755649923,4071174696&fm=11&gp=0_副本.jpg

平潭台湾创业园

12月9日,大陆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旗下的支付宝与台湾商户及银行合作,通过在逾3500家商店导入扫码支付服务,拓展大陆游客在台消费商机。大陆的移动互联网经济发展日益迅猛,并开始在包括台湾在内的世界各国和地区进行布局。

不可否认,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年轻的创业者,也催生了更多年轻创客投入移动互联网领域。在这一点上对比两岸的情形,会发现在科技领域更有优势的台湾,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发展却落后于大陆。与大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相比,台湾的创客氛围并不浓厚。

有人说,这是因为台湾的年轻人太安于现状,只追求生活中的小确幸。不过在笔者看来,台湾并不缺创客,台湾的年轻人在追求小确幸的同时也有很多创新的点子,只是台湾当前的环境难以让他们实现“创客梦”。

我们常常会听到说,台湾的影视剧产业在衰落,大陆的影视剧在台湾早已夺人眼球。在承认这个事实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许多台湾优秀人才的存在。不论是《小时代》里的监制柴智屏、演员郭采洁等,还是《中国好声音》里的导师哈林、周杰伦,他们都以精湛的水平参与大陆的节目制作,提升节目质量。

同样的道理,许多台湾优秀的年轻人来大陆打拼创业,在北京、在上海、在深圳,他们像大陆年轻人一样,追逐梦想,实现自己的创业计划。智能硬件创新众筹平台“点名时间”共同创始人兼CEO张佑、商业社交平台Himelight联合创办人郑依明、个人游定制平台“台客带路”创办人兼CEO林俊毅、自动煮面贩卖机“卤豆”CSO彭思舟……这些都是鲜活的例子。

同样,李开复创办创新工场、曾担任富智康(原“富士康”)集团执行长的程天纵退休后担任大陆创客导师、李大维创办新车间创客工场,他们身为台湾人,却一样能做好引领、支持“创客”的发展工作。

那么,台湾人在台湾做不到的事情却为何能在大陆能实现?这恐怕要从台湾的创业环境寻找原因,而不能把问题归咎于台湾人。一方面在于台湾的市场狭小,比如一个APP用户破十万就是很好的成绩。缺市场,缺庞大用户数,无法出现大陆腾讯QQ这样动辄几亿用户的软件或APP,直接阻碍了台湾互联网企业的规模化发展,相应的盈利模式也无法丰富起来。再比如,Pchome线上购物(台湾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平台——编者注)创办比阿里巴巴早很多,在台湾也很有影响力,但规模就几亿美元,是阿里巴巴的百分之一。如果能把两岸的市场打通、破除更多合作障碍,那么在台湾当地的创客也能把规模做大。当然,这一成果的实现需要一些政治问题的解决。

另一方面,台湾各界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不足。从经济大环境讲,台湾经济形势低迷,台湾当局在创新创业方面能够投入的资金有限,申请过程也颇为艰难。同时,台湾社会中的代际差异正日益严重,许多拥有资金的老板、企业家更愿意把钱投入到与过去相似的实业生产、代工领域,对于烧钱多但前景不明朗的移动互联网不愿触及。

而许多企业仍然保持着家长式文化,论资排辈。不少年轻人做着最累的工作却领着只有22K(22000新台币,约合4300元人民币——编者注)的薪水,创造性和激情却被前辈们压制甚至消磨。

这样的情形自然不适应转瞬即逝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也很难促进创客的成长。本不缺少创客的台湾,却因为相对保守、压抑的环境限制了发展。就像许多台湾博士来大陆高校就职一样,人才总是需要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当他们的需求无法在岛内得到满足时,拥有更多开放平台的大陆自然成了更好的选择。(文/桃花岛主)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qrcode_for_gh_0fc5cbdf446f_258.jpg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