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2号】深改组破局央地矛盾

2015-12-14 06:36:0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总结会议,更是一次部署会议。

国家治理中总有一些难题,无论是关于改革发展,还是关于干群关系,都是执政者必须做好的文章。因为,这些问题关乎执政根基。在一个有着深厚文官体系传统的中国,更是不例外。

就在前两天,中央深改组第十九次会议召开。肯定之前的改革成果、审议众多的改革文件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被摆上了重要位置,“要抓好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朴实无华的语言后面,有怎样的深意?

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当自己重点关注到身体某处的时候,这个部位可能已经出问题了。政治也是如此。当某个关系被摆上台面被讨论的时候,它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回过头来看这次深改组会议。各个改革举措,无疑值得关注,但方向性、全局性的问题,往往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可以说,这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总结会议,更是一次部署会议。

先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对明年总体安排的论述:“明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改革任务、制度建设要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聚焦、向构建发展新体制聚焦”。对于习近平而言,“十三五”规划是他在任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备受重视,如何在明年开好局,同样重要。两个聚焦,便是对明年工作的总体部署。第一个聚焦,无需多言,这是十三五的首要目标,关键是第二个聚焦。什么叫“构建发展新体制”?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体制,有的已经不适应发展,甚至成为发展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了。那究竟是哪些体制?

答案就在会议通稿里面。

回到我们开头提到的一个新问题,“要抓好部门和地方两个责任主体”,这针对的恰恰就是体制问题。深改组,说白了,一是要绘制改革蓝图,二是要让改革落地。如今,把部门和地方的责任放在深改组会议来提,要知道,这个会议可是有四个常委参加,这里的言外之意,就是部门和地方在落实改革方面,力度不够,没有达到预期,需要通过深改组的督促,甚至是建章立制,来推进改革。

这里面的道理,也不难理解,现在的发展动力是什么?那就是改革。因此,不适应发展,实质是说,没有落实改革,没有把改革大旗扛在肩上。之前,李克强多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批评“奇葩证明”,提了那么久,都没有解决,这就是部门责任不够、相互推诿、迟迟不落实改革的表现。

因此,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中央在给地方下“军令状”。

事实上,央地矛盾一直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治难题”。地方因为有自身的利益,一旦中央政策对自己不利,地方一可以“拖”,二可以“挡”。前者是说,中央的政策到了地方,地方可以慢慢执行,甚至缓执行;后者是说,地方可以以各种困难为借口,把政策挡回去。总而言之,就是不作为,加软抵抗。

事实上,破局央地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开始被解决。代表便是中央巡视组。汲取古代的治理经验,中央派出巡视组巡视地方和各部门,整肃纪律。但巡视组组长却不固定,巡视谁也不固定,再加上一次一授权,这就将地方化的问题化解于无形。这一创举,也开始由纪检系统,引入到行政系统。今年6月初开始,国务院派出了11个督察组,分赴35个国务院部门和单位、18个省市区开展督察工作,督察各项重大政策的落地生根。而此次深改组再提强化督察职能,一个很大的信号,便是要以巡视督察的方式,破局央地矛盾。

更进一步,所谓巡视督察,不是请客吃饭,是要得罪人的。得罪谁?地方的领导干部。习近平在会议上一再强调“地方各级党委对本地区改革任务承担主体责任”,主体责任的意思,就是没有落实改革,唯你是问。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把抓落实真正贯彻下去。

改革进行到现在,每往前一步,都困难重重。由此才能理解,习近平为何要说“更加需要披荆斩棘的勇气,更加需要勇往直前的毅力,更加需要雷厉风行的作风”。勇气、毅力和作风,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这,需要一些压力,才能倒逼出来。用督察为改革开路,这便是中央破局央地矛盾的新举措。(文/辰靖云)


责编: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