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会期为何特别长?

2015-12-22 06:32:4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会议是这样定性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  当然,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表述上也很稳妥:“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千呼万唤始出来。

  往年会期一般都是2-3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足足开了4天。

  为什么?今年的会议很特殊,不仅是因为现在中国的经济正在“过大关”,还因为今年“十二五”收官,再过十来天,“十三五”的新五年开始了。承前启后,2016年的经济工作尤其重要,因为是开局。中国人说,凡事开头难。今年这4天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光要管2016年,还要为今后“十三五”的五年确定基调。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常态

  “新常态”依然是这次会议所有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这也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现实。

  中国经济经过30年的高速奔跑,速度的确让世界震惊。但是在这三十年一路向前的追赶中,光鲜的数字可能掩盖了很多问题。比如日渐扩大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阶层固化、寒门难出贵子,包括昨天刚发生的深圳山体滑坡事件,起因就是城市体量在膨胀,但城市的管理却远未人性化、现代化,等等,这些问题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或者政府无暇顾及,或者每个人都觉得未来在手,容易被搁置。

  正像股市短短几个月冲破5000点,喧嚣的背后,危机潜藏。

  因此,前些年的金融危机,一方面挫伤了中国的经济,另一方面也给中国人提了个醒,我们30年这样下来,依靠投资、出口拉动的外向型经济模式存在巨大的风险。世界经济一感冒,中国也会打喷嚏。也就是说,中国经济的体量大,但是不够强壮。

  所以,增强中国经济的抗风险体质,迫在眉睫。

  从表面上看,中国经济的增速下来了。这几年,世界上各国的观察家都紧盯着中国的GDP增速,前段时间,舆论界还为中国经济“破七”热闹了一阵,当然也有经济学家指责中国的统计数据不真实,实际增长在4-5%之间。这从另一方面也证明我们还难舍数字情节。中国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以达到第一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必须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更应该把视线从单纯的数字上,转移到更核心的问题上来。

  提质增效!速度下来了,怕不怕?以前我们很怕,以为我们觉得速度下来了,中国就会出现一大堆问题,所以不断利用最直接的政府手段促进投资,也不管中国市场这只鸭子的胃口有多大,没人在乎鸭子吃撑了怎么办?只喜欢统计填了多少饲料。

  所以,新常态从表面上看,是经济发展的问题,从里子看,是发展思路的变革问题。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一个“大逻辑”:“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

  逻辑解决什么?头脑的问题。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果不其然,从11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提“供给侧改革”以来,这个词就不断出现在各类中央会议中,一直延续到今天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成为整个大会最核心的一个表述。当然,为了表述更准确,加了三个字,变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是这样定性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新常态”大家都有共识了,那么,拿“新常态”怎么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就是方法论的问题。

  与供给侧相对应的,就是需求侧,这也是30多年来中国经济管理的主要思路。投资、消费、出口,这三个词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美其名曰“三驾马车”,这是中国高中政治经济课本里最基本的三个组成。但这三个词无一例外都属于“需求侧”。

  所以,在这三驾马车驱动的经济发展思路中,一旦经济增长有波动,那必然是投资没跟上,或者消费疲软,或者出口下降。于是,解决方法或者是加大投资,或者是刺激消费,或者是货币贬值增强出口。无论是“4万亿”的刺激计划,还是降息、降准的宏观调控,都是在“需求侧”用功。

  所以,你明显可以感觉到,这套经济管理思路在经济发展顺风顺水的时候,是有效的,因为整体经济都在快速向前,我只需要把准方向,不要滑出轨道就可以了。但如果碰到经济增速下滑成为一个常态呢?

  很明显,宏观调控政策的边际效应在递减。虽然我们连续多次采取了稳增长措施,但GDP增速自2010年一季度达到12.1%的高度之后,一直在震荡下行,直至2015年三季度的6.9%,而且尚未扭转下行趋势。这就使中国不得不重新思考: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可能是结构性问题,而非周期性问题。针对结构性问题,不能用解决周期性波动的宏观政策去应对,而要采取结构性改革去化解。

  通俗点,我们更应该把目光转向“内件”更新——轨道是不是该淘汰“汉阳造”了?烧煤的机车头是不是该换成用电的?甚至换成动车组?这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思路。用通稿里的表述就是:“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当然,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表述上也很稳妥:“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同时,也要照顾“需求侧”,一些大的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如中西部铁路、大型水利工程、棚户区改造,以及城市地下管廊等公共产品建设方面,是我们三十年发展不均衡的欠账,也要补齐。只不过,这类投资不能再是以前政府傻乎乎砸钱了,引导多元资金进入这些领域,肯定是要探索的新路。

 

  五大任务

  有共识了——新常态,有方法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那么具体怎么操作?

  2016年有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首先就是产能过剩的问题。说白了,就是生产了大量东西卖不掉,所谓“供需失衡”。

  从生产侧来说,生产了这么多钢铁、煤炭、水泥、玻璃、石油、石化、铁矿石、有色金属,GDP的确上去了,但是没有消费!前些年,中国用投资刺激经济,一下刺激了生产,但一哄而上带来的就是盲目,哪有这么多基建需求?即使投资下去了,怎么回本?所以几年下来,这几大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80%,利薄如纸。截至2015年12月初,几大行业的生产价格指数(PPI)已连续40多个月呈负增长状态,这几大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了70%—80%。

  这些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据着大量人力、资金、土地资源,生产以及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制约了新经济的发展。所以,你要重新优配资源,肯定得淘汰破产一批企业。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了“破产”“兼并重组”,就是“市场出清”。

  其次是帮助企业降低成本。这段描述中,重点是“实体经济”。前些年的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认识了实体经济的“压舱石”作用,很多国家重新提出了实业兴国战略。因为,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中国人讲究“虚实相生”,虚拟经济使实体经济的资金能流动起来,促进实体经济有效解决融资难。但如果只是钱生钱,那资本大量向虚拟经济集中,掌握在少数资本玩家手里,实体经济得不到资本发展,这就是畸形的经济结构。美国人玩这个,可以向世界转嫁风险,中国如果玩这个,损害的只是广大老百姓最切身的利益。毕竟实体经济是解决百姓就业、稳定收入来源的最有效的途径。

  所以,要简政放权,要降低企业税负,更重要的一句:“金融部门要创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环境,为实体经济让利。

  而“去库存”单单提到了“化解房地产库存”。这也是从2013、201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空缺“房地产”一词以来,再次提到“房地产”,且表述也更加积极。这个“化解”的背景也是前些年过度投资钢筋水泥项目遗留下来的问题,GDP上去了,消费跟不上去,其实也是化解过剩产能的问题。办法?就要跟城镇化结合起来,基本思路还是怎样让外来人口住下来,而不是漂泊无根。所以,要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民工进城落户,要加大城市房屋租赁市场建设,不光卖,更要租等等。

  至于那句“取消过时的限制性措施”,在今天晚上一些媒体翻译自新华社英文稿的内容中,被解释为“取消70年产权限制”,这个可能并不准确。但可以想见,一些城市针对房地产调控的政策,如不符合市场规律,或违背城镇化发展大趋势,取消是早晚的事。

  而第四点的“扩大有效供给”,最要害的还在于“有效”,供给不是说“买买买”,也要讲效率,讲升级。比如说扶贫,提到了“精准”二字,不能再是撒豆子。提到“创新”,投资也要讲究有效性和精准性。提到了“投资于人”,人力资源的投资也算在投资之列,这比光砸钱救场子,要考虑长远得多。农业要不光要“藏粮于地”,还要“藏粮于技”。这都是“补短板”,也很有意思的提法。

  最后一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可能更加沉重,文中提到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这个跟银行坏账一起,可能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非常棘手的问题。同时,民间找不到合理投资出口的游资,被非法集资蛊惑,这个法外的资本游戏风险太高,不少关涉老百姓的养老钱、血汗钱,一旦骗局破裂,影响的可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家庭,这个社会甚至政治风险不得不防。

  文/风清扬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侠客岛专栏”)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