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选举候选人辩论即将登场,引发工商界大佬的关注。鸿海董事长郭台铭近日公开喊话,希望候选人少讲华而不实的口号,而是就经济发展为老百姓给出具体承诺。
“如果我是外国人,我不会投资台湾;如果我是台湾人,我会缩减在台的营运规模”。台湾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这样向他心目中的“经济选民”喊话,希望能够选出一个能带台湾走上正路的台湾地区领导人。
台湾首富的话说得明白又实在,透着经济理性。他说,“告诉老百姓,台湾未来3年经济成长多少”,以及相关的经济“硬指标”,如最低薪资调整、年轻人多久可以买房等等,每半年应到“立法院”被检视,看是否做到。
郭台铭强调经济的“硬指标”,是因为台湾当前的选举,落入了某种政治竞赛的误区,而忽略了根本性的标尺。蓝绿对立的政治结构,鼓励的是立场的对决,比拼的是“爱台湾”口号的响亮,政见和能力反而变得不那么重要。谁能改善生活,振兴经济和提升台湾的福祉,根本的标准被放在了一边。
其实,光提出经济指标还不够,如果一名候选人提出台湾年增长率5%,比另一名候选人的3%高,是否就该当选?到时候无法达成,木已成舟又该怎么办?候选人最应该提出的,是“how”,是“何以达成”,是给出具体可行、可供推演检验的政策。
比如说,民进党候选人蔡英文主张若当选将“维持两岸现状”,但她真正应该说的是“怎样”维持。如果不接受“九二共识”,党际交流如何建立,两会如何交流,两岸事务主管部门的沟通管道如何维持,两岸协议又如何执行?又比如,蔡英文还说台湾要实现“无核家园”,那她就应该说明,停了核电厂之后电从哪里来?风力发电不够用,火力发电污染严重,要怎样解决?台湾电价上涨,谁来买单?等等。
没有了政策的具体论述,选举就变成了空洞的政治动员。尤其本次选举选情一边倒,蔡英文以“躺着选”的姿态,对攸关台湾未来的两岸问题都模糊以对。这样的选举,如何确保结果对台湾有利?
所以郭台铭希望台湾选民能够回归理性。他强调经济硬指标,而对台湾经济最重要的,仍然是两岸关系。他说,台湾的市场太小,要发展技术、要培育人才,绝对需要以大陆市场为腹地,“全球都在要,我们为什么要放弃这个市场”?两岸自由贸易开放,台湾本来走在比较前面,但台湾的政党总是用政治思维看经济议题,导致经济议题常出现不理性思考及决定,政治应该是为经济服务的,但台湾的情况刚好相反,反而成为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从民调数字看,此次台湾“大选”似乎已经悬念不大。台湾民众厌倦了国民党执政,情感上的倾向性颇为明显。郭台铭连续喊话,想要“一语惊醒梦中人”,让被感性左右的选民回到理性。不过,传播学原理告诉我们,人们对于自己喜欢听的话会选择性接收,不喜欢的则会选择性过滤,所以,首富的忠告能发挥多大效用,不容乐观。
“政治议题人民用手投票,投资者用脚投票”。如果选举结果糟糕,像郭台铭这样的投资者还可以“用脚投票”,选择去留,但大部分普通百姓,就只好默默留在原地承受苦果。(文/黑白自在)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责编:王少喆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