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酸:“斗米养恩,担米养仇”
过去10年尚丙辉以草根公益人的身份,孤身救助上百名外来困难人员。贫病者,他倾尽所能为之筹措治疗费;流浪者,他十年如一日,常年提供食宿,施予接济。尽管行善路上,遭遇了旁人的不理解和质疑,但尚丙辉很少理会这些评论,坚持助人为乐的初心。
然而,中国有句很耐人寻味的谚语: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近日,这句话在“天河好人”尚丙辉身上得到印证。
11月20日,一通电话将“天河好人”尚丙辉召到广州天河区元岗派出所。尚丙辉赶到派出所,讶然发现,原来报警人是他资助了三年多的老人黄老伯。原来,派出所通知尚丙辉来领人。
黄老伯是1994年来到广州的,在火车站被歹徒抢了后,一直到处流浪,曾在火车东站铁路旁长住过一段时间,后来因拆迁整顿,他几经辗转找到了现在这个地 方。三年前,黄老伯孤身一人隐居在天河客运站附近的一片山林,以捡破烂为生,如今高龄86岁的他,已经失去流浪的体力。三年前,尚丙辉发现了他,常常探访 照顾,每个星期给他带去维持伙食的油、米和肉类,每个月为他提供500元零用的资助。
然而,老人并不体谅尚丙辉。每当尚丙辉帮助他人时,老人就不高兴。“上次我帮一个60岁的老人,他就说‘那个人比我小这么多,你还去帮他’。”老人多次要求尚丙辉不要帮助别人,让尚丙辉很头痛。
今年,尚丙辉生意亏了十几万,手头十分拮据。今年春节,他请流浪人员吃饭,每个人派了100元红包。老人却生气地说:“你以前都是五百五百地给,是不是名气大了,看不起我?”甚至今年8月,尚丙辉因腿伤入院,老人联系不上他,到尚丙辉工作的废品收购站大吵大骂。
在派出所当晚,尚丙辉问老人:“为什么不到家中找我,却到派出所报警?”原来,老人怕尚丙辉家人不满,加上自己不好意思,只能报警找他,实际上是想要钱。最终,尚丙辉给了老人200元,又劝慰了一番才让他回去。
被受助人“责怪”,是不是害怕名声受损?“怕?我一向不计较这些,我用行动证明初心,受助人的这些责怪不会影响到我的名声,只是有些困窘。”
尚丙辉说,当时自己有些心伤。“对他比我亲爹都要好,他却这样对我”,他开始有些生气。但后来他想通了,人到老年,就像孩子一样,想怎样就怎样,如果我不管他,他一个孤寡老人怎么办?
其实老人也不缺乏社会救助的机会,为什么不住进养老院?“老人说自己不够条件,也自由惯了,怕不习惯。而去救助站,老人也不同意,为此,一直住在外面,接受接济。”后来,老人意识到自己不对之后,也登门道歉过两三回。
责编:宋胜男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