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冬季热浪 比以往冬季正常气温高出近30摄氏度
【北极冬季热浪】据新华社电 受到一个风暴系统影响,北极正遭到一股罕见热浪袭击,2015年12月30日气温一度升破零摄氏度,比以往冬季正常气温高出近30摄氏度。
据了解,北极和北冰洋没有常设天气监测站,但气象学家可以通过卫星监测数据、周边地区的浮标数据以及相关数学模型推算出北极地区的气温情况。
美国《华盛顿邮报》援引国际北极浮标项目的监测数据报道,北极附近区域去年12月30日气温在零下1.1摄氏度至零上1.7摄氏度之间变化,其中北极在某个短暂时段内气温超过零摄氏度。
美国气象学家贾森·萨米诺介绍,北极“正常冬季时的平均气温为零下20华氏度(约零下28.9摄氏度)”,而眼下气温已经逼近盛夏时的高温。
这意味着北极最近几天的气温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的部分城市。以去年12月30日为例,北极气温高于美国中西部大多数城市,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基本持平。
美国中西部最近遭遇罕见暴风雨和洪水,也是受同一个风暴系统影响。在低气压作用下,一股热浪从南向北袭击北极。
另外,今年厄尔尼诺现象比预期的更为严重,对大气环流、天气模式以及北极气温均造成影响。美国航空航天局援引卫星数据警告说,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可能达到1997年、1998年的强度,即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全球气候若升4度:中国这4个城市将遭受灭顶之灾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气候中心”组织11月8日宣布,研究发现,气候变化最快将在200年内导致全球气温上升2到4摄氏度,届时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多座城市将被水淹没,而中国则是全世界受灾最为严重的国家。
假如全球温度上升2摄氏度,海平面将上升4.7米,目前全世界2.8亿人所居住的陆地将没入水中;假如上升4摄氏度,海平面上升幅度则要翻一番,“灾民”人数将上升到6亿。据估计,最快在200年之内,全球气温就将上升2到4摄氏度;如果人类表现好的话,这一变化在2000年后才会出现。“气候中心”本次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本·施特劳斯说:“温度上升2摄氏度会给很多主要沿海城市和地区带来长期的、事关生死存亡的危险。”
“气候中心”的研究报告称,假如气温上升4摄氏度,全球受灾最为严重的国家是中国。届时,大约1.45亿中国人的家园故土将被水淹没。全世界最首当其冲的10座城市中,有4座位于中国:上海、天津、香港和台州将成为“水下城市”。
联合国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1日期间在巴黎召开气候大会,试图遏制全球变暖;其核心议题就是将温度升高的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控制气候变化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目前,150个国家已经提交了各自的减排计划——当中不少以财政援助为前提条件。然而,联合国警告说,即使这些计划全部、完整地得到落实,全球温度仍然将上升3摄氏度。
按照“气候中心”的报告,受灾的不止中国。美国的迈阿密、新奥尔良等城市同样将损失惨重,纽约拉瓜迪亚机场也会变成“水世界”。另外,印度、越南和孟加拉国的日子也不好过。以洲来划分的话,全世界因海平面升高而失去故乡的“灾民”当中,有75%是亚洲人。如果全球气温升高4摄氏度,日本的“灾民”将达到3400万人;其他损失惨重的还有:美国(2500万人)、菲律宾(2000万人)、埃及(1900万人)、以及巴西(1600万人)。
施特劳斯说:“2摄氏度和4摄氏度之间可谓天壤之别,损失的差距可不止两倍。”他还表示,损失程度容易分析,但是发生的时间却很难判断。“气候中心”通过建模分析得出上述结论,有关成果已经在《美国科学院学报》上发表。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把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
巴黎气候协议“最终案文”提交给各方进行讨论。案文提出了这样的目标:把全球气温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内来源:
法国外长、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当地时间12月12日中午说,巴黎气候协议“最终案文”已准备完毕。协议案文共有12页,列有29个大条目,其中包括目标、减缓、适应、损失损害、资金、技术、透明度、总体盘点等内容。 翻译成各国文字后,各国代表于当地时间15时45分(北京时间22时45分)开会,进行“一系列后续程序”。
法比尤斯说,巴黎气候协议谈判已“几乎抵达目的地”。 巴黎气候协议“最终案文”把“全球平均气温升高幅度需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作为目标,并为把升温幅度控制在1.5摄氏度以内而努力。法国总统奥朗德恳请各方通过这份气候协议。他说,从各国利益出发,这份协议并不完美,但对全球行动而言则意味着成功。 2015年12月12日将被写入历史,成为对全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此前,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对媒体表示,中国对于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在12日达成最终协议“有信心”。
责编:栾雨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