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跑万跑梨花开。似乎就在一个不经意间,跑步成为了现下最为时尚的体育项目。不仅民众参与,明星参与,甚至就连不少国家元首都参与了进来,竞相成为跑步一族,在不同国家的“朋友圈”里晒晒晒。
跑步,俨然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
就像某种聊天工具、某部电视剧、某首洗脑神曲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之外,跑步也从最开始“曲高和寡”的阳春白雪,变成了现在的“飞入寻常百姓家”。跑步,这曲其实并不高,它方便,简单,随时随地,零基础,零投入(当然,这里的“投入”指的是租赁场地,不包括运动装备),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人人似乎都可以参与进来,拔腿就跑。清晨、白天、夜晚,任何时候,只要你走在路上,都可能有穿戴着专业跑步装备、戴着耳机的“跑族”从你身边经过;朋友圈中,也总有人在不停地晒出GPS定位的跑图,告诉你他刚刚又完成了一个五公里或十公里。
曾几何时,跑步是一项和寡的运动。最早一批的跑步爱好者,大多是单独行动,就像杰克-吉伦哈尔扮演的夜行侠,身边缺少着同伴。那个时侯,没有及时的跑步资讯轮番轰炸,没有规范的跑步场地,没有方便的约跑组团平台,更没有特别多的人关注跑步运动。跑步仅仅是一小部分人的自娱自乐,他们凭借着一腔热情,坚持了下来。
但是明星效应和新兴媒体的推动,让跑步运动一夜之间就火了起来。杜海涛利用跑步成功瘦身,激励他的是建立的聊天工具群,大家在群里们纷纷晒出自己的跑步成果,潜移默化地起到了激励和督促的作用。越来越多的明星开始热衷于跑步,也热衷于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跑步的照片,名人效应让跑步的力量迅速发酵,不论是明星的粉丝还是普通的用户都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跑步更被贴上“时尚”的标签。
跑步是时尚的吗?当然。且不说那些动辄千元以上的名牌运动装备,但是现在新鲜多样的跑步比赛形式,就足够吸引人的眼球的了。“The Color Run”色彩跑是由如今风靡中国年轻人间的时尚运动,当跑步遇到有趣的宣传噱头,相信很多人都会动心。再加上帅气的男模在终点处为你献花,平时最不爱运动的那些女粉丝们也会蜂拥而上。运动装备生产商也在推波助澜,各种运动品牌通过媒体以及自己组织的各种跑团,不断地强化着各种健康跑步的理念,组织各种大大小小的跑步活动,令跑步热不断升温。一时间,人们对于跑步的热情,就被各种各样的“时尚”调动了起来。
据专业机构统计,目前在北京,坚持长跑的人数就在200万人以上。如果将2014年参加全国各项马拉松的80万人所跑的里程相加,总距离能绕赤道4000圈,这样一来,赤道上再多的奶茶瓶子都能被捡起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跑步,开始从事跑步,跑者数量的急剧增加,催生了更多专业跑步比赛的举行。近几年,我国举办的马拉松赛事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北马等大型赛事经常会出现“一赛难求”的情况。甚至有网友吐槽,要想获得一个顶级马拉松比赛的参赛名额,可比春运买票的难度大多了。
社交软件在跑步热潮中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跑步曾经只是一项单纯的运动,但现在,它对于许多人来说已经成为一种社交的方式。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跑步成就、加入跑团与众多的志同道合者交流、与别人比拼装备、全国甚至全世界地报名参加各种半程或者全程马拉松赛……跑步已经不再是一项孤独的运动,而成为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
在手机应用市场搜索“跑步”,立刻会出现806个与跑步有关的结果,那些早期定位于跑者的软件,现在对外公布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2000万。社交媒体的兴起与可穿戴设备的流行是跑步成潮的重要原因之一,跑步信息可以被跑步人分享到社交媒体,总会刺激到无数从未跑步的人的跑步冲动,“即使你从来没有跑过步,装上了可以记录信息并且将其晒出来的软件,你也有可能变成一个跑步狂热分子。”在社交媒体时代,人类内心深处的炫耀冲动得以得体而尽情地释放。于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诸如北马之类的顶级马拉松比赛过程中,一定有那么几位跑者,慢悠悠地行进着,耳朵里塞着耳机,手里拿着各种拍照工具自拍。几分钟之后,社交主页就更新了自己跑步的照片。
跑步,俨然成为了现在最值得炫耀的资本。
责编:栾雨石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