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捷:理解台湾政局需认识三大基本规律

2016-01-13 09:32:00来源:中国台湾网
字号:
摘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民心所致,应当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前景保持乐观心态。民心之所以能够维系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永续性,就在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消除了台湾发展的偶然性,缓解或消除了台湾地区的生存压力。

  本土化是政党生存所需,应当认真对待国民党进一步本土化的现象。

  本次选举不仅是对台湾执政权、政党的一次洗牌,对国民党和民进党两大政党的内部政治派系也是一次洗牌。如果说即将执政的民进党所面临的是权力分配问题,那么国民党所面对的则是生存问题。以选举为主要任务的政党要生存,它的唯一路径就是本土化,这是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结合的一条基本规律。国民党在台湾这样一个选举社会,要生存,特别是在全面失去执政权的情况下生存,也必然会出现进一步的本土化。

  这不是国民党第一次面临本土化问题。从1971年台湾当局被逐出联合国以来,每一轮台湾或两岸发生危机,国民党的本土化程度就加深一次,从一开始被迫的本土化,再到自觉的本土化,及至当前刻意的本土化。原因无他,国民党作为一个外来精英政党,生存压力远大于本土草根的民进党。为迎合占到人口多数的本地选民,唯一的办法就是走本土化的道路。可以说,从国民党在1950年代开放地方层次的选举之日起,本土化就已经不可避免。只不过,国民党的本土化走到今天,变成了排外化。不仅出身台湾本土的国民党精英排外,连具有外省人身份的国民党精英也排外。“换柱”标志着外省势力在国民党内的全面败退,并且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国民党未来即便再度执政,也将是一个高度本土化的国民党。

  如果将两岸关系比作一部大河剧,2016年“二合一”选举这一集对后续剧情最大的影响,未见得是民进党的再度执政,而是国民党彻底的本土化。彻底本土化的国民党,还是否是今日的国民党?彻底本土化的国民党,还能有多少真心用在反分裂上?对于大陆而言,这或许是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可能面临的挫折,更加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