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是在广告中,我们才知道六小龄童原名章金莱,出生猴王世家,曾祖父、祖父、父亲都是专业猴戏表演者,父亲艺名六龄童,到他这一代,他二哥子承父业,取名小六龄童,不幸的是17岁患白血病去世,他就接过了金箍棒,取名六小龄童,开始从事猴戏的表演。
也是在广告中,我们才听到章老师告诉我们,“可电视猴王(86版西游记)究竟是什么样呢?他既不能是戏曲舞台上的孙大圣,又不能是生活中的人,更不能演成动物园里的猴子。困惑和无奈就像一只紧箍死死地套在我头上。”
还是在广告中,我们才知道演电视剧和戏曲表演是不一样的。猴子化妆又无法做出过多面部表情,只能靠眼神,然而六小龄童却是个近视,400度近视+200度散光,在父亲的指引下,在灯光下反复练习,才练就了我们看到的“火眼金睛”。
实际上,这些故事早就出现在六小龄童自己的各种自述中,可是当今天我们集体呼唤,“天啊,这就是当年的悟空啊!Wuli大圣还是这么帅”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在六小龄童寂寞的这么多年里,你在哪里?他的故事,你真的有认真听过吗?
为什么孙悟空这么多人演,猴王却只有一个?
有评论说,我们在意的不仅仅是六小龄童,我们在意的是心中的大圣。这个形象,应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IP。
很抱歉,这种说法我不能认同。别和我提什么IP,我就是喜欢六小龄童演的那只泼猴而已。
孙悟空很多人演,但是猴王只有一个。特效再精彩,我还是喜欢那一台摄影机拍出来的,土法制造的腾云驾雾。
这些年来,我们早已不记得看过多少人演的孙悟空了。周星驰的《大话西游》演的的是至尊宝;张卫健在无线和《齐天大圣孙悟空》中演的是自己;张纪中新版《西游记》中吴樾演的是“红眼球、尖耳朵、长尾巴”的六耳猕猴,不是孙悟空;去年春节,甄子丹饰演的3D-iMax屏幕上的孙悟空,是特效。
除了荧幕上的真人版大圣,动漫和小说作品对大圣形象的改编也数不胜数,近年来最成功可能要算去年的《大圣归来》和作家今何在的小说作品《悟空传》。
成功改编作品所做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去“美猴王”化。因为既然六小龄童是无法超越的,那么索性让美猴王走下神坛。
这些形象各有特色,不乏突破和创新,然而,终究没有一个形象能够取代86版大圣,也许在这场全民怀旧中,其实隐含着一种大众盼望,我们都怀念着人生中第一个见到的盖世英雄——“齐天大圣孙悟空”。
春晚之后,你是否还能记起这个倔强的老头
责编:宋胜男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