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两会新闻发布会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2016-03-03 06:40:4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有时候,政协新闻发言人回答完全凭借发言人自己丰富的政治阅历和判断,直面问题,这也是一个优秀的新闻发言人应有的担当精神。

【侠客岛按】

2日下午,2016年两会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正式举行,代替“你懂的”吕新华的是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面对各种媒体的各类提问,这位新闻记者出身的发言人娓娓道来,是发布会,更像是聊天。

其实,这个轻松的背后可不轻松。要准备好一场新闻发布会,做的功课远超这台前的一个半小时。因为是世界瞩目的两会的首场活动,作为“脸面”的新闻发言人,他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新闻媒体热衷炒作的焦点,压力山大是不是?但能游刃有余,更能显出发言人过硬的本事。

所以,今天岛叔就采访了一位岛友,北京联合大学舆情监测与分析实验室主任冯春海博士。冯博士研究过多年的中国新闻发布制度,著有《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变迁》一书,并在2012年参与过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的新闻发布会工作。岛叔就请他聊聊一场成功的新闻发布会,需要下哪些工夫。

--------------------------------

360桌面截图20160303064338.jpg

冯春海

独孤:一个新闻发言人的背后,有多少人的团队在工作?成员都会来自哪里?

冯:你别看新闻发言人是一个人“舌战群儒”,他的背后是一个团队,核心成员大概十几人,非常精干,而且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跨界混搭。2012年,当时的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先生就带了一支队伍,有全国政协新闻局的工作人员和人大新闻学院的师生团队,这是非常专业的力量,还有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外交部的有关工作人员。

独孤:你们一般都会提前多少时候开始准备新闻发布会?怎么准备的?

冯:我们提前了一个月,就在郊区做封闭准备,吃住都在一起。当然,在封闭之前,我们会进行充分的舆情调研,陆续走访各个部委,因为政协涉及的领域面宽,所以会到很多部委采集信息和舆情。另一方面,我们会利用专业团队对媒体,尤其是境外媒体做舆情监测,梳理出热点话题,做好应对准备。

独孤:那你们怎么具体研判一次新闻发布会可能出现的问题?

冯:刚才说的调研、分析只是梳理出一个大的话题方向,下一步,就要不断细化寻找可能议题了。比如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媒体会关注什么具体问题?不断细化聚焦,什么反腐啊、政治体制改革啊,我们戏称叫“议题树”。同时,我们会对这些议题进行排序分类,按照重要性、敏感性、新闻性综合去考量,分A、B、C等类别,比如A类,就是一些大家都关注的、敏感的、重要问题。

独孤:那你们会不会有内部模拟?

冯:有啊,随时都会有模拟演练。比如在工作的间隙,工作人员就会随时甩出一个问题,请发言人回答,怎么回答?我们和发言人会讨论到很晚。还有一种就是找专业媒体做正式的“预发布”演练。

独孤:每次新闻发布会,外媒的提问总是会涉及一些非常敏感的问题,而且往往很难回答。对外媒的提问,一般怎么去判断他的关注方向?怎样提前做好应对?

冯:我们当时准备的时候,对内外媒体是一视同仁的,因为当时我们的一个理念就是,新闻发布会是引导国内外舆论的重要方式。国外媒体没有提前的约定,大家都是即兴、随机的,比如2011年的政协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就被问到开政协会的预算问题,这就在预案之外。当时的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先生还是很老道,坦诚地说“我不知道,你把我问住了”,然后又说会后会去核实,到时用E-mail回答你。2012年,我们在那年开会前10天,赵启正先生还召集了多位外国记者开茶叙会,打听外国记者想问的话题。这也是主动出击。刚才说了,我们会利用专业团队,对境外舆情进行研判分析,应对需要模拟演练,但更重要的是新闻发言人的个人素养和知识储备。


【2016两会系列解读】

政协答记者问凸显中国经济引擎关键性

每一种破局力量都体现在改革细节中

金台2号:政治局常委首提“看齐意识”有玄机

学习小组:习近平给人民政协提了什么要求?

【金台沙龙】

中国经济行不行?马光远:只看增速没意义

两会将为经济转型提供“中国方案”

唐钧:中国要重视实体经济 不能只靠一个马云

马光远:房价上涨正常 但“疯涨”不正常

责编: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