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岛:妇女节,我们聊聊女权主义

2016-03-09 06:39:4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女权问题最核心的目标在于,这个社会上的人们,不再因性别问题而受到不公的待遇和束缚。

360桌面截图20160309064252.jpg

偏见

种种不公待遇的后面,更加可怕的是人们根深蒂固的性别偏见。

年轻的岛友应该知道,在中国的各大高校中,有一个叫“女生节”的节日。在每年的3月7日,高校的男生都会在学校贴出标语,向自己院系和班级的女同学表示问候,或者赠送礼物。对于有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男女同学之间沟通感情的机会。可是渐渐地,女生节却遭受了岛君朋友圈女性的集体抗议。这还要从那些标语说起。

360桌面截图20160309064307.jpg

每年的女生节,一些学校贴出的标语不像问候,用一个更准确的词来形容,是“求偶”。岛君随手摘抄了几段,比如“XX班女生,我妈指定儿媳妇”,或者“女神!别玩原子弹了!跟我回家吧!”,再或者“苍井空是世界的,只有你们是我们的”,还有一些标语不堪入目,岛君就不在这里一一贴出了。

这些形形色色的标语,是整个社会对女性偏见的一个缩影:它们表达了对女性的喜爱,但是却优先将女性定位成结婚与生殖的伴侣,对女性的其他价值视而不见。换句话说,是对女性的一种“物化”。

在传统社会中,受“男主外,女主内”思想的影响,我们习惯给予女性一些刻板的社会角色。女性追求学术,有人说:“女孩不要读博士,应该快点工作嫁人。”女性追求事业,有人说:“女人不要太辛苦,应该多照顾好家里。”若是有女性性格豪爽大方不拘小节,则有人说:“女孩子应该温柔含蓄。”在很多人眼中,相夫教子温柔含蓄一直都是女性的正确标准,在此标准以外就是“女博士”“剩女”“女汉子”等一系列异类的标签,女性如果不按照社会惯常的标准塑造自己,就会被有色眼镜注视打量。

刻板偏见的存在固然有其历史原因,可是正如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从来如此便对吗?”

解放

在如今的舆论场中,女权是个敏感的话题。之所以敏感,是因为男女权力的结构,已经在人类历史上固化了几千年。也因为男女的标签太过明显,明显到用肉眼就能分辨,女权问题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男女两个群体的对立。

如今在舆论场的争论中,女性将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和偏见归罪于男性,对其深恶痛绝;有些男性却认为女性要彻底推翻自己的地位,建立“女尊”的权力结构,对女权主义大加鞭挞。其实,女权问题最核心的目标在于,这个社会上的人们,不再因性别问题而受到不公的待遇和束缚。如果这条性别的界限加深的不是审视社会问题的对比度,而是舆论争吵中的不信任感,那么则偏离了女权主义的应有之义。

事实上,在男权社会中,男性同样是受害者。

有人戏言,是中国房价居高不下的主要推手是丈母娘。新婚夫妻,男方买房是很多人观念中的刻板印象。男性在婚姻中需要负担更多的经济责任,而女性则要承担更多的家庭义务。这种设定,既让男性为难,也制约了女性在事业上的发展。如果能够在观念上做到男女的平等,选择的自由,双方都能在婚姻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何乐而不为。这就是性别的平等。

再比如,中国新生儿性别比和男女婴儿死亡比例的严重失衡,剥夺了很多女性生存的权利。但近几年来,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愚昧行为的恶果。适婚男性在婚恋问题上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近期媒体频繁报道的中部“单身村”和一些地区“天价彩礼”的事件说明,男权社会终究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君不见,年年过年媒体的归乡系列,都有一群娶不上媳妇的男青年在背后影影绰绰。

而在劳动权益的保障上,女性并不是孤独的个例。仅限女性的招聘,可能变成仅限北京生源的招聘;没有落实完整的产假,也有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带薪休假落实不完整;同工不同酬的不仅仅是男女,也有可能是临时工和编制内人员;生育保险只覆盖了1.61亿人,可是工伤保险覆盖却只多出了100万人……

在女性被解放的时候,其他性别的人们也将被同时解放。在追求平等和正义的道路上,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也没有人会孤单。(文/秋月冬梅,是个男人。)

(本文为“侠客岛”独家授权海外网发表,如有转载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侠客岛专栏”)

“侠客岛”是以解析时局政局见长的微信公号。关于反腐及其它热点话题,侠客岛还有更多精彩分析。敬请关注。

责编: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