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台腔】泛政治化,东方之珠上空的不散之霾

2016-03-10 06:28:3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关心香港发展的人士,对近年来香港泛政治化的氛围感触颇深,并目睹其对香港经济以及民生工程的巨大侵蚀力。

t014571ad3b170c31fe.jpg

犹记得1997年香港回归时,数百万香港人同声高唱《东方之珠》和《明天会更好》的感人画面。那时的香港,虽然经过回归之前的困惑,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却依旧充满乐观向上的精神。那时的香港,经济在大中华圈里名列前茅,政治上也波澜不惊,社会更是和乐安康,绝不充溢暴躁杯葛的戾气。

今日,香港却让关心的人大跌眼镜。从非法“占中”到港大学生闯入校委会,从反水货客到旺角暴乱余波未平,不断用冲击性的事件,吸引着全球民众和媒体的目光。香港,难道要从那个美丽的东方之珠,蜕变成一个以政治争议扬名的城市,或者,不知道前方茫茫为何的困惑之都?

此前,就有海外媒体借香港非法“占中”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之机,不怀好意地给香港安插上“政治之都”的名号,鼓吹“雨伞革命”,想让其跟茉莉花革命、天鹅绒革命之类的成为一个配套序列。在他们的设想中,香港成为新生的“世界民主中心”,坚持民主优先、政治优先云云。虽说是别有用心的天方夜谭,但对香港社会某些人影响甚深,如同环绕不散的雾霾,至今余毒未清。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近日在北京会见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时指出,香港的地位由经济地位决定,而不是靠搞街头政治出名。不知道这一句逆耳忠言,可曾惊醒那些梦中人,或者装睡不醒的人?

张德江表示,目前经济民生问题亟待解决,但香港有人把问题政治化,特别是少数激进分子制造区域暴乱,给香港的安宁、稳定和最受珍视的法治环境都带来极大的破坏,也影响了香港的国际形象和经济发展,绝非香港之福。

向回看,1997年7月1日之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主要是作为自由港和国际金融中心被世界所认同。最终达成的《中英联合声明》也比较好地肯定了香港的这一城市特征,并根据“一国两制”原则保持其经济自由化和治理法治化的地位。

但固守经济和法治的传统思路正在受到越来越多干扰。关心香港发展的人士,对近年来香港泛政治化的氛围感触颇深,并目睹其对香港经济以及民生工程的巨大侵蚀力。重要基建如广深港高铁、沙中线、港珠澳大桥等,不约而同地陷入“搁置”“延误”“超支”的泥潭中。

“这样的‘政治’,要香港付出多少代价?”香港《信报》感叹。近年来,香港经济增长放缓,传统优势弱化,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缓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卡脖效应,却一一凸显。社会发展如同骑行竞速,手把一旦歪了,重心也会跟着偏离,不但容易偏离车道,被超车,严重时可能摔车。

去年底的一份报告显示,香港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连续三年被上海超越。专家警告说,香港航运表现没有进步,创新科技滞后,再加上政治纷争不断,以后竞争力甚至有可能进一步被深圳超越。张德江去年会见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团时,也曾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分析香港的发展状况。

回到骑行话题,要重新平稳驶回正轨,不外乎握正手把,调回身体重心。香港现在面临的问题比如就业、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以及年轻人住房问题等,必须在经济的发展和转型中当中去解决。如果一有不满就上街,恐怕是缘木求鱼走错了路。最终的结局难逃“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政治争拗导致停滞不前,去此恶疾,药方无他,唯有正心诚意,回到背靠内地谋发展的第一要务。现在全球都面临经济问题,香港应把握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与香港自身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超级联系人”与国家的双赢。现在有一种反对声音认为,应该拒绝跟内地更密切的经贸和人员往来。这其实是泛政治化思路的一个变种。试问,香港属于服务经济,中国将成世上最大的服务需求市场,错过内地发展的红利,对香港将造成多大的损害?反对发展,香港人又凭什么要求改善生活?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罗大佑的《东方之珠》几乎每个人都耳熟能详。其实在香江,更早的还有一首歌也叫《东方之珠》,是港剧《前路》的主题曲,由香港名家郑国江填词。歌中有这么几句: 念旧日信念何顽强/几经风暴雨狂还冒巨浪/有正有邪何处是岸/小岛中路本多康庄。对于港人来说,这确实是个大哉问。当通往康庄大道的路上出现十字路口,能不慎乎?(文/王大可)

本文为海外网“港台腔”(微信ID:gangtaiqianghktw)栏目原创,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放眼两岸三地局势走向,独家评论港台时事热点,港台腔还有更多精彩分析。

qrcode_for_gh_0fc5cbdf446f_258.jpg

责编:宋胜男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