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之下,人定胜天

2016-03-12 06:48:43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现实环境治理效果,依旧与民众的期待间存在着差距,一些城市依旧重复上演着“霾去霾来”。到底哪儿出了问题?

360桌面截图20160312065450.jpg

环保问题依旧揪动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11日上午举行记者会,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有记者问,请问环保部长如何评价这一年来的治霾成果?我们不同场合听到铁腕治霾,不知道环保部长是不是找到了有效办法?陈吉宁回答,污染治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目前中国大气环境治理正处在第二个阶段,也即持续治理阶段。

这位记者的提问,显然也是更多人的问题所向。譬如同样是在这次两会,同样是关于环境污染问题,3月7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5位全国政协委员就“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等主题回答记者提问。白岩松委员就提问到,到底是环保工作者厉害还是风厉害?全国政协委员,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胡存智表示:经过“天天的治理”,人一定比风厉害。

无论是从常识而论,还是从普通民众的诉求而出发,当然应该是要“人一定比风厉害”。而以更长的视野来观察,这部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的新《环保法》的施行,这对环境污染特别是对雾霾的治理效果,到底如何呢?应当说,改变是巨大与看得见的,“计日罚款”“环保督察”等举措的落地,更是让人看到环保治理中的某种刚性的力量,让人看到环境治理途径中的其他可能性,这是必须被肯定的。

然而不得不承认,现实环境治理的效果,依旧与民众的期待间存在着差距。尤其是其中的雾霾现象,虽然在逐渐减少,但并未完全消失,一些城市依旧重复上演着“霾去霾来”。关于治理效果和民众期待间的落差,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一个缘由在于,作为规律,环境治理的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既然环境问题非一日而形成,非单一原因而形成,那么注定其纠偏亦不可能迅速完成,我们对此需要保持耐心。

另一个原因,仍然在于治理上需要加速,需要迅速形成环境治理上的刚性机制。迄今为止,各地的环境治理都在迅速推进,出来了一段时期内的环境治理计划,但如何将此种计划转为日常的治理威慑力,尚需要继续的努力。譬如新《环保法》中明确规定,对环境治理不力的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追责,但现实中此种追责举动并不太多。再如,治污需要各地迅速地淘汰地方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结构上的优化升级,但此种产能淘汰和经济结构的优化,仍然还有努力的空间。

如何远离那一团灰蒙蒙的霾?如何来让蓝天绿水成为常态性的存在?直面新《环保法》施行一年来的变化,我们理当对此抱有信心。政府和职能部门都已在行动,现在问题是,公共的行动需要更大力度,刚性治理机制需要加快成型。陈吉宁最后说,“我们只要坚持下去,一步一步走下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问题。我相信,雾霾的治理,我们也会做得好,我们的发展也会更绿色。”让我们一起秉持这份不可或缺的相信,并共同参与其中,最终让民众对环境治理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王聃,海外网专栏作者)

责编:牛宁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