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熊黛林,已经36岁,这也正是公众为其鸣不平的最大原因,这种心理背后的潜台词是:七年的青春,总该换来点什么,比如说,一个男人的承认。可是,却什么也没有。而熊黛林七年没有得到的承认,却被轻易给了方媛,熊黛林的不服气,也是公众的不服气:凭什么?
可是郭天王的决定,真的不需要什么理由。因为当一场场攻城记成为一次次女性用青春和时间换名分的赌局,男性永远都是游戏的庄家,他开庄就是庄,开咸就是咸,至于好运落到哪个赌客那里,永远由庄家决定,当庄家觉得时间到了,想谁就是谁,其它的赌客除了默默离开赌桌,哪有什么其它的选择?昨天的熊黛林如是,今日的方媛也未必稳操胜券。
在公众看来,23岁的方媛,嫩是其最大的筹码。可是哪个嫩模是永远不会老的?郭天王的爱情对象从来专一,一直都是最美丽青春的女生,可是如果只把“嫩”和美丽看作感情中最重要的砝码,那就不过是用自己的资源去换取别人的垂青,命运又怎会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一部攻城记,何尝不是一部对于女性的示范教材,那就是这个时代的美丽女生,如何嫁给社会认可的成功男性。这些美丽女性的人生故事对于公众来说,如同一个个女性奋斗故事,也会给年轻女性以一种幻觉:我也要努力,我也要像她一样美,总有一天,我也能攻下自己的城。可是这样的故事终究没有普适性。如果以为那种“励志故事”,能有朝一日也出现在自己身上,那你也该看看励志背后的艰辛曲折和结局的难以预测。
也许,并没有什么好羡慕的。当攻城变成一场公众眼中的漫长大秀,即使另一个时空的熊黛林最后和郭富城在一起,也未必就是一场圆满的相恋。觉得女人耗尽青春能够嫁给一个成功男人是扬眉吐气的,在价值观上,未免活在上个世纪。
责编:牛宁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