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的多家电子商城在网上也有标称“正版”的低价苹果手机出售。
3月11日,记者从网上联系了一名中关村海龙电子商城的商家李杰。
28岁的李杰来自哈尔滨,自称来京已有三四年,此前在老家做山寨小米手机生意。
李杰在中关村一直卖改装的苹果手机。iPhone6改成6S,价格最低2800元,此外还有iPhone6 Plus改的iPhone 6S Plus,价格3500元。
记者以代理商身份,表示要找李杰拿货。他说“苹果改装机”要多少有多少,可以邮寄也可面取,并约定在海龙电子商城的店内见面详谈看货。
3月11日下午4时许,按约定地点记者与李杰在中关村海龙大厦见面。从右手侧扶梯上到二楼,李杰的店面位于二楼中间位置,面积有15平米左右,为开放式店面。
店内标有“苹果手机、电脑”字样,但柜台内并无实物。
随后,李杰带来了一位身穿红色外套的中年男子,称其为店面经理。此人格外谨慎,询问记者有没有人介绍过来,价钱有没有提前说,而后让记者等待,他让人取货。
“你看苹果官网的原价是多少,你把这些拿去当正品卖,一部能挣2000多。”李杰说,最近这段时间生意不太好,之前一天能卖出去十几台。
20分钟后,李杰把记者叫到二楼的角落里,低声称,“马上要到3·15了,是敏感时期,店老板和出货的老板都说一次性要十几部,怕被钓鱼。”
他坦承,改装后6S说到底就是假货,这和翻新机还不一样,风险更大。目前这么大量,都不敢出货。“3·15之后卖更安稳,前几天就有人通知说最近不要出货了。”
为了证明现在是敏感时期,李杰翻出自己朋友圈一商铺被罚50万的消息,并带着记者来到三楼,称三楼就是因为投诉多出问题,柜台被清空。
李杰指着一处有二三十平米的空间说,“这两处原来都是我们店,被清了之后才搬到二楼。”
“这些货都是从深圳那边过来的,北京查得严,我们拿货的商家是中关村这边最大的组装机经销商”。
对于公司名字叫什么?李杰说,公司名字有很多,地点也不一样,但都是一个老板。临近3·15老板到外地去了,要是出事儿,就电话解决,解决不了公司都不要了,本来公司注册资本就没有多少。
3月9日,在中关村工商所调解下,李雄获退赔8800元。
已责令停业 商家再卖假6S
3月9日下午,在中关村工商所协商调解下,商家退赔李雄8800元。中关村工商所责令商家停业整顿。不过新京报记者随后调查发现,商家被命停业整顿后,依然在营业。
3月8日,新京报记者将中关村商铺公然卖假手机一事反映给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
次日上午,海淀分局相关人士称,“商家已到属地工商所接受处理。”
中关村工商所在咨询李雄意见后对此事进行调解。9日下午,李雄在中关村工商所见到了此前接待他的那位男子。
该男子自称叫曾光,是该店的负责人,公司名称确实为“北京晟和寰球商贸有限公司”。他承认李雄买的那部iPhone6由该店卖出,收据也为该店所立。
至于货源来自哪儿,曾光始终不肯说。一直解释,他不清楚手机是改装机,有顾客需要他才会给销售人员打电话送来。
根据李雄提供的地址,3月12日下午两点左右,记者来到中关村大街科贸电子城二楼卖场,一周前李雄买手机的那家店铺已撤柜。
地下二层李雄刷卡的商铺依然营业。店内的老板正是曾光,对于楼上店铺被封一事,他称3月10日有客户与商户在店内打架,所以店被封了。
记者提出要买iPhone 6S Plus,店员填了出货单后,让交5100元。
如出一辙,交钱后,店员马上改口,说5100元是6S的价格,如要6S Plus,需补差价,一番讨价还价,记者又交了400元。
收钱后,店员打电话让人拿货。20多分钟后,一名穿着深色外套的男子走进店内将手机交给了店员。
该年轻店员称,手机需要激活后才能检测,他将自己的手机卡卸下插在新手机的卡槽内激活,向记者展示手机可以正常上网和通话,便称手机没有问题。
同李雄一样,记者也没能拿到发票。店员说:“只有收据,价格本身就摆在那。”
那么这部iPhone 6S Plus究竟有无问题?3月12日下午,记者查询这部手机的IMEI码与苹果官网信息一致,但购买日期同样提前了两个多月,保修期到2017年1月。
西单大悦城苹果授权售后“百邦”工作人员只将这部手机的SIM卡槽取出后便判断,“手机有问题,无法进行任何维修服务。”
原装iPhone 6S手机卡卡槽会有与机身一致的串号,此手机卡槽并无串号。
结果就是,这也可能是一部改装机。
追访
欺诈消费者最高被罚50万
在中关村的鼎盛时期,散配件销售是它的特色。而现在,由于广州、深圳等地相关厂商的发展,它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集散地功能。
3月9日,中关村工商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整个中关村电子卖场已经走入不转型不可的阶段,在地租和人力成本的挤压之下,失去了原有的资源优势。
同时中关村的商家进货渠道不明,有人像发盒饭一样发产品报价单,轮到商家已经是第四手。由于中间经过环节多,也造成了直接捣毁不法厂商比较困难。
工商所受理的中关村消费纠纷主要是转型加价销售,通过虚假宣传诱使消费者放弃原本选定的商品,转而购买商家推荐的高价商品。
同时,违法商家普遍采用先付款,后交货的方式交易,遇到消费者退货时,商家往往会收取比例极高的退货费,导致消费者维权难。
对于被欺骗的消费者,海淀工商部门表示,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将通过市场主办方对不法商家予以停业整顿直至清除出市场。
海淀工商相关负责人介绍,海淀分局已经对一起性质恶劣的消费欺诈案件按照新消法处罚上限作出了50万元的罚款,接下来将会选取真实案例对商家常见欺诈手段进行曝光,提示消费者防止上当受骗。
(新京报)
责编:王少喆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