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恩人为还50元
一笔50元的“债”,或许你觉得不足挂齿,台州三门媳妇蒋爱芬却惦记了整整34年,多少个日夜辗转难眠。为寻“债主”,她费了不少心思:写过两封信寄出去,却石沉大海;只身去温州寻人,没想到人去楼空。无奈,她辗转求助三地警方,终于有了“债主”的下落。
对蒋爱芬来说,这笔“债”,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一份人情债。近日,她终于和当年解囊相助的“债主”吴先生联系上了,了却了一桩34年的夙愿。
异乡遇困境,陌生人解囊相助
蒋爱芬今年五十出头,家在三门海游,娘家在温州乐清南塘镇。
事情得追溯到1982年。彼时,蒋爱芬19岁,在老家开着一间裁缝铺。那年年底,她家有个亲戚在山西长治办服装厂,生意做得风生水起,邀请蒋爱芬过去帮忙。
再三斟酌后,蒋爱芬踏上了北上的车。临行前,父母东拼西凑了130多元钱,给她当盘缠。
从乐清到长治,路途漫漫,起码要转3趟车。第一次出远门,蒋爱芬有些晕头转向。当她抵达郑州火车站后,变故悄悄来临。在售票窗口,蒋爱芬准备买一张火车票,一掏口袋,却发现钱包不见了。
“我的大脑一片空白,不知道如何是好。”身处异乡,身无分文,不仅去不成山西,而且还可能连饭都吃不上,蒋爱芬六神无主,蹲在火车站角落里大哭。
“看到我哭了,很多人围了过来。”蒋爱芬回忆,当时有个穿中山装的小伙子上前询问情况,她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对方。小伙子心生怜悯,递过来一叠散钱。蒋爱芬一数,零零碎碎加起来一共50元。
“当时,我的月工资才100多块钱,这钱抵得上半个月工资了。”这笔钱,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刚好够蒋爱芬到目的地。
34年来,她从未放弃寻找恩人
高兴之余,蒋爱芬深知知恩图报的道理,她要对方留下还款地址,约定还款时间。对方写了一张纸条,写着“苍南县宜山区上河头村”。她这才知道,这位借钱给她的小伙子是温州老乡,姓吴。
“我说过年去找他还钱,他却摆摆手,说自己不一定在家。”蒋爱芬回忆,这位吴先生匆匆离开了。无奈,还钱的事只有从长计议。
那年年底,蒋爱芬照着还款地址,执笔给吴先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然而,这封信石沉大海。她不甘心,又寄出了一封挂号信,依然没有回音。
三年后,蒋爱芬嫁到了三门海游。如今,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家里人也知道,蒋爱芬有个夙愿未了,一直支持她找到吴先生,将这笔钱还上。
2008年夏天,蒋爱芬鼓起勇气,只身赶赴温州苍南,找到了纸条上写的地址。可惜,人去楼空,吴先生早已搬了家。
34年来,那张纸条,蒋爱芬一直不曾丢弃,因为,这是找到恩人的唯一线索。
责编:刘国民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