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放弃日本投向中国怀抱了吗?

2016-03-25 06:57:12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注意迎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标准,甚至可以说取悦中国人,是好莱坞大片能够赢得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原因。

1458860515355403.jpg

3月22日,日本《产经新闻》在一篇报道中称,诸如《火星救援》那样的好莱坞大片,不断有中国演员和取景地出现,带有浓厚“中国色彩”。与之形成反差,好莱坞明星访日人数骤减。很多电影业人士感到,“好莱坞已经不像从前那样‘以日本为先’了”。

正如这篇报道所指出的,“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快速增长”。确实,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扩张,是好莱坞青睐中国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中国银幕数2010年底为6000多块;2011年底超过9000块,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突破了2万块。随着银幕数的飞速增加,中国引进好莱坞片所占其全球票房的比重也不断增加。2012年2月,中美双方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达成协议,好莱坞电影大批进入中国。专业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市场已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发动机。好莱坞大片在全球上百个国家放映,中国电影市场动辄占其5%—10%的票房收益,重视中国电影市场,首先是由经济规律决定的。

当然,好莱坞在中国电影市场不断扩张,还因为对文化元素的关注。好莱坞的创意库是放眼全世界的,各国的社会文化特征或经典故事、传说,都可能被搬上银幕。实际上,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元素”早已有之,但以往大都渲染中国社会和文化的阴暗落后,反映出西方世界对中国认识的滞后和偏见。但是,随着近年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好莱坞大片中的“中国元素”变得日益“正面”。

例如,在《火星救援》中,获悉美国宇航局在拯救滞留在火星上的宇航员马可·沃特尼遇到困难时,中国政府慷慨地贡献出秘密研发的太阳神号飞行器。该飞行器在拯救马可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类似情节也出现在《地心引力》一片中。在该片中,女主角瑞安·斯通最终通过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才得以驾驶着神舟号飞船重返地球,结束梦魇般旅程。与之相比,最令中国人观后感到“兴奋”的当属《2012》。在这部影片中,最后拯救人类逃过劫难的“诺亚方舟”,是在中国西藏山区制造的。影片主人公还大声说道:“只有中国才有能力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的任务”。

注意迎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标准,甚至可以说取悦中国人,是好莱坞大片能够赢得中国电影市场的重要原因。中国是一个受以“仁”为核心的儒教文化浸润的国家。何谓“仁”?按照孔子的解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其含义是,在自己谋求生存发展的同时,也要帮助他人生存发展,不能只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忽视了他人。一言以蔽之,必须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好莱坞能够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用时髦的话说,就是注意实现“双赢”。实际上,不仅在电影市场,在其他领域中美也该如此。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所需要的,就是彼此理解和尊重。

那么,好莱坞为何不像从前那样‘以日本为先’?日本电影市场的规模、经济收益不如中国是原因之一,但文化因素也不可忽略。社会学有一个名词,叫“加拉帕戈斯群岛效应”,即一个岛国会产生独特的文化与认知。日本在许多领域显示出“加拉帕戈斯群岛效应”。日本的手机网络跟其它地方不同,日本手机各种“劲爆”功能无法在其它地区使用,就是一例。电影市场也一样,受日本漫画独特文化的影响,好莱坞摄制的科幻大片及塑造的“超人”,在日本的影响力相当有限。在日本,人们似乎不太待见“美式英雄”,他们更欣赏有缺憾的、本身就是平常人的“英雄”和催人泪下的剧情。以2014年为例,日本全年电影票房榜单中,海外电影只有《冰雪奇缘》和《沉睡魔咒》两部作品,其他全部是日本本土电影。按东映电影公司宣传部部长相原晃的说法:“与美国电影不同,日本国产电影更加重视剧情。”对电影公司而言,将题材多元的漫画、小说改编成电影,或改编已有人气的电视剧,不需要担心受众,可稳获票房,何乐而不为? 数据显示,近些年日本电影收视率排在前三的,一是动画作品(包含以动漫为原作的作品),二是根据小说改编的作品,三是热门电视剧的电影版。日本人更喜欢本土电影,好莱坞大片在日本堪称“强龙难压地头蛇”。

2016年2月,中国打破全球单周电影票房纪录。业内观察人士认为,中国可能最早会在2017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好莱坞青睐中国,值得庆贺。但在世界电影业的发展中,中国不能仅仅是一个“市场”,中国人不能满足于当“观众”。如何通过电影向世界叙述“中国故事”,是每一个电影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冯玮,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