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H48建分团进军北广 揭秘姑娘们的日常

2016-04-25 08:32:34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一直是一个培养中国偶像、唱中文歌、面向中国社会的产品,上海剧场开张的时候,成员们合唱的是《歌唱祖国》。

  和方便面一样,48系模式确实是日本人的创新,万“恶”之源是个混迹演艺经济圈很多年的胖子——秋元康。

  在粉丝们眼中,肥秋是个老色鬼,喜欢写点儿意蕴暧昧的小黄曲儿,还把自己运营的女子组合成员弄成了老婆,但要论商业眼光和艺人产品的整体包装能力,他还真有两把刷子。按肥秋自己的说法,48系模式是一桩“贩卖梦想的生意”。在笔者看来,一切源自他对演艺市场的两点判断:

  一边是想站在舞台中央闪耀的明星梦。

  一边是想站在舞台脚下喝彩的“公子”梦。

  俗话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生在和平年代,“素质教育”又培养出无数会唱点歌、跳点舞、演点戏、讲点段子的少女,想红之心无可厚非,然而亘古不变的客观情况是:人才常有,机会不常有。且不说知名艺术院校百里挑一的招考门槛,即便有科班出身的背景,打造一个成熟艺人的运营资源一样可遇不可求。首先开始想办法的其实是韩国人,拥有大财团背景的经纪公司名门搞出了“练习生”制度,对新人苗子进行封闭式寄宿管理,让他们跟着成名的艺人和制作团队当学徒,偶尔出席小规模的商演活动和综艺节目,去年被台媒捧为台湾之光的周子瑜就在此列。

  秋元康则更进一步,依靠自己的江湖地位整合了日本多家演艺经济公司的即有资源,将“新人养成”规模化;又一手打造了类似体育联赛的排名机制作为资源分配的参考,将这个“养成过程”整体包装推向市场,创造出AKB48:一大群小姑娘一起参加专业课程培训,每个周末可以稳定地登台露脸。它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组合,而更接近一所“由社会集资运作的艺术专科学校”。

稳健的台风需要镜头前、舞台上的无数打磨,对于48系这种定位“菜鸟”的小偶像而言

“崩图”或者“表情包”有时候反倒可以成为卖点,标志着成长的过程

  基于“预备艺人”的本质,SNH48的姑娘们和粉丝们把登上正式舞台的机会戏称为“出村”,嗯,自我定位大体就是办红白事那种表演队。也是基于这样的定位,偶尔写稿子提及SNH48成员的时候总会遇到巨大的苦恼:“偶像”这词儿,圈外的网友肯定不接受,难免腹诽一声:“这sei啊?”用“青年歌手”?徐晨辰当得,唐安琪当得,徐晗、严佼君也当得,易·嘉爱·腾格尔属于创作型,要是一台子成员就不合适了。用“青年演员”?张语格当得,戴萌、赵粤、鞠婧祎也当得,林思意的演技肯定合格,奈何作品刚开拍。“青年舞蹈家”?有郝婉晴这种人肯定是不好乱用的……而至于李艺彤这位陕西谐星,只好用“青年女艺人”笼统地这么一说。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