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主义喧嚣难挡中国经济成长

2016-05-25 06:32:4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欧洲树立了一个丧失进取精神、丧失自我改革自我更新意志动力、被分利集团束缚而导致经济、社会、体制全面退化的反面典型。

贸易保护主义喧嚣难挡中国经济成长

欧洲议会近日全体会议通过非立法性决议,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欧洲议会决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最大警示,不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危及经济全球化,而是欧洲树立了一个丧失进取精神、丧失自我改革自我更新意志动力、被分利集团束缚而导致经济、社会、体制全面退化的反面典型。

欧洲曾经是工业革命故乡,是世界近代文明灯塔,沦落到今天经济社会活力萎靡的地步,许多产业部门和公民企图靠失信苟延残喘也不肯发奋拼搏,这对于已经取得了巨大经济社会进步成就、希望避开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进步活力的中国而言,才是最大的警示。

首先,我们要明确,欧洲议会决议这并不是欧洲对中国设置新的贸易壁垒,而是企图维持原有的不公正贸易壁垒,为此不惜践踏自己的国际承诺。我们也不必过度担忧,因为这份决议并无法律约束力,欧洲行政部门可以执行也可以选择遵守国际承诺而忽视这份决议。数十年来,号称“欧洲堡垒”的贸易保护主义未能挡住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现在中国面临的外部贸易环境自由化程度比以前要高很多,中国与欧洲的实力对比也比以前要对华有利很多,欧洲贸易保护主义势力再怎么卖力表演,也难以挡住中国经济继续成长。

相反,欧洲议会这项决议对欧洲自身经济并没有好处,这种鼓励贸易保护主义的喧嚣除了恶化欧洲商业环境,别无作用。诚然,历史上有些国家通过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期内对幼稚产业施加保护而实现发展,但欧洲议会这项决议企图保护的产业部门并不是高新技术的先驱部门,而是钢铁等在欧洲早已烂熟的传统产业部门。欧洲这些产业的问题不是基础差,而是分利集团把持,不思进取,还企图通过维护原有贸易保护措施,让欧洲下游产业和最终消费者为他们的慵懒“埋单”。这种保护行为,对欧洲的未来带不来任何进步希望,只有日益尾大不掉的额外成本负担。

考察欧元区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的变动以及不同成员国经济增长形势,不难看清分利集团保护主义行为对欧洲经济活力的桎梏。就整体而言,在国际贸易界素称“欧洲堡垒”的欧元区经济增长实绩劣于发达经济体整体和美国,导致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不断下降。

次贷危机前的1998—2007年,发达经济体整体实际GDP增长率为2.8%,其中美国为3.0%,欧元区为2.4%。次贷危机后,欧元区经济下跌比美国和发达经济体整体更深,复苏能力比美国和发达经济体整体更弱。

虚弱的增长结果必然导致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分量日以减轻。1999年1月1日起,欧元正式诞生;当年,欧元区11国实际GDP占全世界15.8%,中国占11.2%。此后,欧元区几度扩容,希腊、斯洛文尼亚等国相继加入,欧元区从11国扩大到19国。然而,2015年,欧元区19国实际GDP占全世界比重却下降到了11.9%,中国占比则上升到了17.1%。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长时期经济繁荣的最坏副产品通常是分利集团的滋生壮大,抑制了创新和增长的活力,以至于在历史上有时要通过战争才能摆脱这些分利集团的桎梏。能否在和平环境下厉行改革,打破分利集团束缚,常常是决定一个国家国力能否持续上升的关键。

当年,正是罗斯福“新政”对大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深刻改革,确保了美国在国际经济政治体系中地位上升趋势没有被这场起源于美国的危机打断,才使得美国在二战之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霸主。今天,欧洲议会屈从于分利集团而通过保护主义决议,反对劳动法改革的“黑夜站立”运动席卷法国社会,……这些表现令人们对欧洲经济社会发展潜力不敢乐观,也必然激励英国主张“脱欧”的主张。

那么,中国会怎样?从理论上讲,中国近年的反腐败打破了一系列分利集团的束缚,为经济持续增长、最大限度发挥经济增长潜力开辟了空间。全面深化改革决议又让世人看到了中国政府的改革决心。能否汲取国内外经验教训,充分利用赋予我们自我改革能力的体制优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取决于我们大家的努力。

(梅新育,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王书央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