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建设项目应依法论证气候可行性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报告指出,本市建设项目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比较少,对潜在气象灾害风险疏于防范,见缝插楼式的建设方式导致局部地区形成了热岛、狭管效应等隐患。
为此,草案要求,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开发建设等规划时,重点建设项目论证时,应进行气候可行性论证,听取气象主管机构意见。
个人擅发气象灾害预警最高罚5万
草案中还规定了违法规定的处罚措施,单位或者个人擅自向社会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由气象主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
有改善
PM2.5浓度同比下降21.8%
昨天,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5-2016》。报告指出,近年来,北京市坚决把大气污染治理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心,树立空气质量改善“底线思维”,严格落实《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稳步执行《北京市2013-2017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从减煤、控车减油、控制扬尘、治污减排、严格执法、强化监测预警能力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空气质量有很大改善。
根据北京市环保局的监测,2015年前10个月,北京市PM2.5累计平均浓度为69.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8%。
削减燃煤:
通过16年的煤改电工作,2015年东西城核心区基本实现无煤化。其中当年完成东西城最后2.99万户居民采暖煤改电工作,16年累计完成30.8万户。
控车减油:
2015年前10个月淘汰排放不合格车辆31.3万辆,且新增重型柴油车必须达到国五排放标准,这在全国属于最高标准。
治污减排:
2015年上半年退出污染企业124家,包括水泥、混凝土搅拌站、家具、石化等。全市8000多辆渣土运输车装载北斗车载定位系统。
(本版撰文 北京晨报记者 王歧丰 韩娜 曹晶瑞)
它们这样收拥堵费
新加坡:
驶入控制区每次收费2至14元
新加坡是世界上最早征收交通拥堵费的国家,1975年就开始在市中心6平方公里的控制区域征收“交通拥堵费”,除公交车辆外,驶入车辆都要缴费。按照不同路段、时段、车辆种类,收费标准为0.5新元/次至3新元/次(约合2元至14元人民币)。当车辆经过电子收费系统时(如图),收费器自动扫描与车牌号唯一对应的读卡器扣费。越是拥挤的路段、越是高峰期收费越贵,同样是小汽车,私家车辆比出租车收费贵。有些路段按季节进行收费,比如通往学校的路段,学校放假期间停止收费,待开学之后重新开始收费。
英国伦敦:
驶入特定区域收90元拥堵费
伦敦自2003年开始征收拥堵费,划定区域约为20平方公里(如图)。收费区内设置了大约800个摄像头,专门识别车牌号。根据规定,周一到周五早7点到晚6点半间,驾车进入这一地区的司机每天必须缴纳10英镑(约合90元人民币)拥堵费。
瑞典斯德哥尔摩:
进入市中心须交8至16元
2005年,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决定对进入市中心的驾驶者试行收取拥堵费。除周末和法定节假日外,每天上午6点半至下午6点半,驾车进城或出城时须支付10至20瑞典克朗(约合8至16元人民币)不等的拥堵费。具体金额要根据不同的时段收取,但每天最多不超过60瑞典克朗(约合48元人民币)。自行车、紧急车辆、特定商用车以及国外牌照的汽车不在拥堵费征收对象中。目前,68%斯德哥尔摩人步行或者骑车上班(如图)。
责编:刘国民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