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能再失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

2016-06-01 07:16:30来源:海外网
字号:
摘要:中国再也不能失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既要参与其中,更要利用科技创新,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CBBC53567C329070D842022C6FE84651.jpg

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30日在北京“三会”聚首,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分别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一再提科技创新,不只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更是希望打造一个人人理解和渴望达到的目标:建设创新型国家,使人民生活更舒适和幸福。

那么,习近平、李克强接连为“科技”代言有何深意?中国为什么如此重视科技创新?笔者认为需要从历史的纵座标和现实的横座标来思考这个问题。

从纵向坐标来看,人类历史经历了原始文明(渔猎社会的前文明时代)、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这些文明发展的原动力当然是科技和创新。最能让人类引以为豪的是,正是科技创新催生的四次工业革命。四次工业革命都不仅大幅地提升了全球的生产力,也极大地发展了经济。而且,每一次科技创新带来的工业革命都比前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更多更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价值,从而持续提高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然而遗憾的是,中国或多或少错过了前三次工业革命,与历史上的这些机遇擦肩而过。从这个意义上看,中国再也不能失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既要参与其中,更要利用科技创新,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建设创新型的国家。

从横座标来看,虽然中国已经抓住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而且利用第四次工业革命跻身于创新型国家也有了起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离创新型国家还差得很远。几个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015年中国GDP为10.42万亿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7.87万亿美元,后者是中国的1.7倍。同时,在人均GDP上中国也远远落后于创新型国家,中国人均GDP约合8016美元,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都在3.7万美元以上。

此外,在创新型国家的各种要素上面,中国也与发达国家有不小的距离。世界上公认的创新型国家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进步贡献率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以上,对国外技术依存度指标在30%以下。但是,中国现在的这三个数值分别是40%、1.4%和50%,远远达不到创新型国家的标准。

现实的这种比较既可以看到中国的差距,也是激励中国人发现问题、寻找出路的动力。就是要明确和理解,中国人要怎样做和怎样行动才能把国家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对此国家也提出了战略纲要。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中国要用三步走的方式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第一步是在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20%,研发投入经费达GDP的2.5%,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第二步是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新兴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研发投入经费达GDP的2.8%,总体上扭转科技创新以跟踪为主的局面;第三步是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是一个宏伟的蓝图,需要广大科技人员和全国公众齐心协力,共同完成。

那么,如何实现这个宏伟的蓝图?除了主要依靠科技人员之外,其他一些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首先,需要法治、教育、市场竞争、培养和引进人才等多方面的进一步完善,提升综合竞争力。同时,在鼓励科研人员的创新时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长远和宽广的战略眼光。一个比较很能说明问题。同样是依赖大数据和数字化生存的科技创新公司,当百度在利用竞价排名获取利润时,谷歌则是在研发人工智能的阿尔法狗。谷歌以创新、长远的眼光看待成果、价值,让10%的人负责赚钱,90%的人负责科技创新。创新思维和行为的不同,也产生了结果的差异,谷歌市值目前接近1900亿美元,百度仅为200多亿美元。这个对比或许可以启发中国怎样做才能成为创新型国家。

当然,在向创新型国家迈进时,也不能忘记,中国在步入信息文明时代同时也需要建设生态文明,不能再重蹈覆辙。

(张田勘,海外网专栏作者)

    海外网评论频道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栾雨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