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位专家权威评述南海仲裁案

2016-07-13 09:06:34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是美国为了自己的南海利益而利用其在本地区的盟友对中国发起的一场法律战和舆论战。须知,南海维权是中国和平崛壮丽史诗中高潮迭起的篇章,日本试图扮演阻挡者终将落得一个不光彩的结局。

  金灿荣:南海“最坏情况”将是什么样

  南海仲裁裁决一宣布,国际舆论哗然,尤其中国人觉得愤慨,因为这比之前很多人预测的最坏结果还要坏。对中国人来说,南海最坏的情况将是什么样?

  中国已经控制并建设的岛礁,不会有人能夺走,更无“强拆”的可能。东盟国家不可能全部傻乎乎地跟着美国跑,菲律宾、越南,包括日本的力量有限,它们与中国对抗的意愿强度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摇摆。要说最坏的情况,一个是南海其他声索国可能会仿效菲律宾起诉中国;再一个就是美日军舰借仲裁案“结果”公开更频繁地进入中国人工岛礁12海里,进行挑衅。所谓“最坏情况”,说到底基本都是“美国制造”。

  美国接下来很可能在四条战线向中国施加压力。

  第一,舆论围剿,美国动用西方舆论围剿中国的程度会比以往更加激烈;第二,外交孤立,美国会要求东盟当中的亲美国家、欧盟国家及其他域外国家尽可能向仲裁“结果”方向靠拢和表态;第三,军事压力,原先美国向南海派遣军舰的唯一理由是维护航海自由,现在将可以打着执行国际法庭裁决的旗号;第四,未来不排除对中国实施经济制裁,由于临时仲裁庭认定中国划设“九段线”没有法律依据,中国在九段线内控制、建设岛礁也被认定为“非法”,所有参与岛礁建设的公司都可能面临制裁。

  由于美国掌控世界舆论权,未来在国际舆论平台上反对中国的声音可能会大过支持的声音,我们要做好输掉舆论战的心理准备。但是中国仍要积极参与辩论,积极发声,以告知世人中国是讲道理的国家。在拉朋友圈方面,中国可能会赢。如果美国真经济制裁中国,中国肯定会反制裁,在这一方面,中美基本上是平手。军事威慑是美国可能采取的最危险最引人注目的手段,但战争不符合双方利益,中美在南海打不起来,总趋势是斗而不破、有惊无险。

  面对仲裁结果,我建议国内舆论冷静一些,没必要把这“一张废纸”太当回事。当年在尼加拉瓜诉美国的案件当中,国际法院做出了美国败诉的判决,但美国拒不执行。这个技巧我们可以学习,多做些技术性工作,少点情绪性表达。(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

  潘国平:该尽早退出《海洋法公约》  

  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的最终裁决是非常荒谬的,不仅歪曲了事实,更是对法律完全错误的适用。这项仲裁结果的核心问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否对中国1947年即提出的U型线,即“九段线”有溯及力。《公约》1994年生效,中国于1996年批准,所以整个仲裁案根本不可以也不应该用《公约》来否定中国的“九段线”。

  临时仲裁庭没有权力否定中国的南海“九段线”,当然也没有权力否定在南海“九段线”以内的中国岛礁领土主权的权力。《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不能处理领土主权,中国政府已声明仲裁机构没有管辖权、裁决非法,因此“不参与、不接受、不执行”,下一步应对之策,中国应该尽早退出《公约》,中国退出《公约》可以进一步巩固南海“九段线”历史性权力,也可以在南海更加灵活地开展资源开发和利用以及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行动。

  仲裁“结果”出来之后,因为临时仲裁庭没有执行机构,所以菲律宾会有两个层面的动作。第一个层面是,像总统杜特尔特声称的那样,所谓的和我们和解与合作。但是裁决之后,和解的可能性很小,因为“和解”应该是在仲裁“结果”出来之前,暂停仲裁案的同时展开谈判,这才是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和解”。裁决之后所谓“和解”,菲律宾提出黄岩岛主权归它,我们共同开发,这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没有诚意,也非常虚伪的“和解”。

  第二个层面是,据联合国相关官员称,菲律宾以及日本驻联合国的使团目前正在商量,他们想通过联合国安理会层面,促使中国履行裁决,但这是不可能得逞的,因为我们有非常正当的理由,我们可以在联合国层面充分表达我们的理由和法律依据,让世界明白我们的立场。此外,我们对这种荒谬的裁决拥有否决权。(作者是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

  赵小卓:裁决增加南海生战的可能性  

  美国人做了不少中美在南海开战的猜想与设想,“恶劣”的仲裁裁决,会增加南海生战的可能性吗?

  开战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从中国方面看,不论是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还是打造“亲诚惠容”命运共同体,都是为了争取一个和平安宁的周边安全环境。从美国方面看,尚没有从“两场战争”中完全恢复过来,在叙利亚问题上都力避卷入,更不要说与中国对抗。何况中国是核大国,何况中美经济深度依赖,何况美国在全球若干问题上需要中国的合作。中美关系不是敌对关系,两国是战略对手,但不是现实敌人,事实上两国都力避进入新的冷战。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没有擦枪走火的可能,毕竟美军正在南海进行常态化部署,毕竟美军不断采取挑衅性行动。伴随仲裁裁决宣布,美军在南海的行动大致有低、中、高三种可能。低级别反应是“防御性部署”,着眼于应对中国可能的强势行动,以防不测。中级别反应是更频繁、更密集的“航行自由行动”,更多进入中国岛礁附近水域,挑战中国“过分的海洋主权声索”。高级别反应是以“捍卫国际法”和执行所谓仲裁裁决名义,纠集日本、澳大利亚、法国等国联合巡航南海,集体挑战中国岛礁主权。上述后两种行动,必然加剧中美军事对立,加大军事摩擦的可能性。

  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国主张谈判协商解决南海争端,是基于自身解决陆地边界问题的丰富经验,也是基于普遍国际实践。但这绝不意味着中国为了危机管控,会妥协退让,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苦果。仲裁裁决宣布后,南海是否会响起枪炮声,取决于美国。若把中美在南海的较量看作一场足球赛,那么现在球在美国的脚下,是朝“战”的方向踢,还是朝“和”的方向踢,取决于美国的战略判断。(作者是军事科学院中美防务关系研究中心主任)

  魏建国:仲裁干扰不了“一带一路”  

  随着南海局势陷入大国角力的漩涡,加上世界经济衰退殃及东南亚经济,东盟相关国家对自己在南海仲裁案中的位置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虑和犹豫。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会拒绝本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过数年的合作摩擦与摇摆不定,东盟国家领导人对南海仲裁孰是孰非早已心中有数。骗局终究要被揭穿,只有为他国带来实际利益才是真正的朋友。中国在南海地区有明确的睦邻、友邻、和邻政策,有明确的朋友圈,“一带一路”是中国长期开放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东盟国家中,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等国以给予“一带一路”以很大支持,即使是菲律宾也正在考虑“一带一路”可能为其带来的实惠。中国经济将是未来世界发展的引擎,在这点上,不管谁站错队,都将是历史的遗憾。

  目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沿线国家的政策对接已基本接近完成,下一步的重点是双方带有标志性的早期收获项目的落实和工业园区建设以及 “五通”的加速进行。“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唯一能争取到中国帮助和支持的途径,南海仲裁裁决不会影响他们与中国发展合作的愿望和时间表。有些国家甚至可能在经济上更靠拢中国,来补偿自己过去在南海问题上站错了队或站过了头的倾向。下一步,中国要提速“一带一路”:加快当地工业园区和经贸合作区建设,使更多东盟国家当地民营企业参与进来,消除南海仲裁的影响。未来两三年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起步的关键点。

  南海仲裁案不过是中国与东盟关系的一个插曲,今年到明年,中国与东盟贸易会继续稳步发展,包括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在内的中国在南海地区的规则倡议和机制建设也不会受到仲裁案干扰。

  美国千里迢迢跑到南海兴风作浪,正是看重中国下一步要借助海洋经济发展实现中国经济大的转型升级。结果公布后,我们要守住底线、扩大底线,抓紧时间提速“一带一路”,通过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让全世界受益。(作者是商务部原副部长)

责编:王少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